财经纵横

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报告 通胀压力有所加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07:01 新京报

  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报告,称未来价格走势仍存不确定性因素

  本报讯(记者 苏曼丽) 昨晚央行发布的《2006年度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未来我国价格走势虽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但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

  《报告》指出,从下行风险看,主要是部分行业生产资料与消费品的产能过剩会抑制相关产品价格上升,粮食有望继续增产,粮价有一定的下降压力,可能会成为影响CPI下行的因素。

  从上行风险看,一是投资与出口快速增长,对生产资料、投资品的需求会持续旺盛,未来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压力;二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继续推动未来价格水平上升;三是货币信贷增长偏快会对未来价格上涨造成一定压力;四是随着对企业环境保护、职工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成本将有所增加。

  考虑到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提高,全球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出现下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价格水平特别是服务价格、资产价格膨胀压力加大。

  央行今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过高”判断的占比升至24.4%,比上季提高2.3个百分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比上季提升12.3个百分点,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不乐观。

  央行称,总体看,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

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以及潜在通胀压力上升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报告观点

  缩小贸易顺差不能单靠升值

  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614亿美元,外汇储备也已达9411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数量最大国家。

  央行的《报告》认为,形成国际收支持续大幅顺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跨国外包、供应链重组加速的因素,也在更深层次上反映出国内储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过多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亟待转型。

  对于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央行认为,不能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来实现,应从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政策、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等结构性政策以及汇率浮动来共同入手。

  今年以来呈现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二季度GDP增长率达到了本轮经济周期新的高点。在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下半年经济增长可望略有放缓,但总体上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对于贸易顺差问题,央行开出的药方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降低储蓄率,而不能单纯依靠汇率升值来实现。

  此外,报告还认为,应扩大对外投资,降低外汇储备增速;推动从“藏汇于国”和国家对外投资向“藏汇于民”和民间对外投资的转变,实施“走出去”战略。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非“猛药”

  今年央行为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强的问题在7月5日和8月15日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此,《报告》认为,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当前条件下并不是一剂猛药,而是属于适量微调。

  《报告》指出,当前国内金融市场有很大发展,商业银行持有大量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变现能力很强的高流动性资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回收流动性仅是浅层对冲,而且公开市场操作的数量和进度还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购买意愿,这样中央银行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存款准备金具有“深度”冻结流动性的功能,在中央银行被动吐出基础货币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对冲工具。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一部分过剩流动性深度冻结,能够减轻央行票据发行压力,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利率和信贷的能力。

  鉴于此,央行认为,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当前流动性相当充裕”的条件下并不是一剂猛药,而是属于适量微调。央行表示,近两次运用存款准备金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第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小幅的。第三,调整留有一定的间隔期,相关金融机构有充分时间在头寸管理上作准备。第四,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相应调整央行票据的发行相配合,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基本不变。

  本报记者 苏曼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