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国经济潜在通胀压力上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02:45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冉学东 发自北京

  在昨日发布的《二○○六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指出,要高度关注潜在通胀压力上升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央行认为,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以及潜在通胀压力上升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央行表示,未来我国价格走势虽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但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

  从下行风险看,主要是部分行业生产资料与消费品的产能过剩会抑制相关产品价格上升,粮食有望继续增产,粮价有一定的下降压力,可能会成为影响CPI下行的因素。

  而从上行风险看,一是投资与出口快速增长,对生产资料、投资品的需求会持续旺盛,未来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压力;二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继续推动未来价格水平上升;三是货币信贷增长偏快会对未来价格上涨造成一定压力;四是随着对企业环境保护、职工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成本将有所增加。

  央行认为,考虑到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提高,全球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出现下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价格水平特别是服务价格、资产价格膨胀压力加大。

  央行2006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过高”判断的占比升至24.4%,比上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比上季提升12.3个百分点,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不乐观。

  另外央行统计显示,前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低位回升。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受石油、有色金属、钢材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以及电、水、管道燃气和

出租车等公共服务产品调价的影响,CPI同比涨幅回升迹象明显,二季度CPI月均涨幅为1.4%,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同时,生产价格(PPI)同比涨幅回落,但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仍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进出口价格涨幅大致相等;劳动报酬增加较快。GDP缩减指数继续回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