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降温投资热 停发长期建设国债进入操作阶段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01:20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宋蕾 发自北京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之热,促使长期建设国债停发时机到来。 昨天,一位财政系统专家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停发长期国债已开始进入操作阶段,但正式的规范停发的部委文件则会在2007年初下发。当前停发长期建设国债在东部发达地区已开始操作,今后会向中西部地区推进。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李全博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年宏观政策是不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而一直以来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多数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长期建设国债的停发虽是大势所趋,但实施时机始终未定。”李全表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标志——长期建设国债的停发,也意味着财政政策由扩张型向中性转变。在本轮宏观调控提出“稳健”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及时停发长期建设国债也成为一种必需。 对于年中时机的选择,李全认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9.8%高增长的背后,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是各建设项目负债率的加大,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 “钱并不是源源不断的,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长期投资中已凸现出重要性。”李全说,“过多的负债有可能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也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因此,长期建设国债停发越早实施,为宏观调控争取的空间会越大。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彭龙运也认为,政府继续投资会刺激投资过热。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已经持续多年时间,从时间上看,工程也到了基本完结的时期。即使没有完结的,启用正常财政基建支出也够了,因此长期建设性国债到了停发的时机。 然而专家们表示,对于长期建设国债的停发,发改委和财政部有着不同的视角。发改委主导投资政策,也就掌握了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的分配权,因此乐于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而财政部最主张退出积极财政政策,因为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特征的投资政策,不仅带来财政债务的高风险,而且与公共财政导向相悖。 据估算,中国目前全部债务存量已超过1.2万亿元(且未纳入预算的政府债务约还有6000亿元)。此前财政部官员曾强调,中国国债正在步入借新还旧的高度债务时期,财政的债务本息支付任务沉重,年度还本付息额将达到每年5000亿元,政府未来的偿债能力大大降低。 此前发改委部分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停发长期建设国债,中国将在合适时机顺势推出国债余额管理,从而为发行短期国债和停发央行票据打开一扇大门。因此,发行多品种的短期国债和用于社保、农业、环保、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领域的专项国债,放行市政债和企业债等或将成为政策的下一步走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