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下半年消费需求保持升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09:48 中国证券报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消费需求升势仍将持续一年

  今年上半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扩大消费政策引导下,消费需求呈现良好增长态势,特别是5、6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达到14%左右的全年最高点,增速比去年同期明显加快,进入二季度消费增速加快的现象在往年并不多见,应该是一个好的预兆。今年下半年消费持续增长存在诸多有利因素,有望延续上半年较快增长的势头,消费景气指数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按照先行指数超前一致指数4-5个季度相关关系推算,2006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先行指数达到106.72和106.88的较高水平,那就意味着2006年二季度到2007年二季度一致指数均将保持较高水平,消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局面。根据消费景气系统预测,二季度消费景气指数将达到104.17点,比一季度提高0.48个点。由于先行指数保持良好走势,今后几个季度消费景气上升的趋势也不会逆转。

  初步预测,今年下半年将完成消费品零售额42638.4亿元,增长13.5%,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3%,名义增长高于去年0.4个百分点,实际增长高于2005年0.7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增速高于农村消费的格局不会改变,但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数量分析表明,2007年上半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上升势头,2007年下半年增速将有所回落。

  从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看,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仍将是推动消费景气上升最主要的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10.9%,随着国家

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在内生性增长动力的推动下,全年国民经济有望实现10.4%左右的增长。经济增长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为今年消费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下半年居民收入具备新的增收因素。一是今年夏粮连续第三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1138亿公斤,增长7.0%。秋粮播种面积增加,如果不出意外粮食产量将进一步增加,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有望增加。二是城市居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给
公务员
增加工资、提高低保水平等增收措施已出台或即将出台,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前景良好,央行调查统计表明,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居较高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是促进消费景气持续上升最实在的因素。

  汽车和住房消费等消费结构升级因素仍将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随着汽车消费政策的调整,小排量汽车销售快速增长,上半年汽车销售和实现利润均呈现快速增长。随着有针对性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

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有望得到控制,而经济适用房投资和建设的增长也将增强居民买房的支付能力和信心。汽车和住房等重量级商品消费的持续增长对整体消费的拉动作用较大。

  国家扩大消费和改变收入分配的政策对居民消费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围绕着扩大消费、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完善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出台了更多维护老百姓利益的政策,减少城市居民的后顾之忧。在农村尝试建立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进城农民的各种收益和权益,从制度上化解压力,促进消费增加。在国家发改委的牵头下,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入改革正在以从未有过的重视程度进行着,预计新的收入分配格局将对居民消费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虽然上述政策在短期内不可能对消费的增减产生作用,但从长期看,是一个积极的心理导向,有利于扩大消费。

  政策建议:增加收入和完善保障机制是两大着力点

  提高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五年内达到当地月平均工资的40-60%这样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对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市690元,最低的是甘肃省340元,但是,没有一个省份达到月最低工资是当地月平均工资的40-60%这样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如果按照月最低工资是月平均工资的40%~60%来计算的话,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应在613-919元/月,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我国确立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比重法、恩格尔系数法和40-60%当地工资标准。建议今后各地区在确立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将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最低工资标准首先要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挂钩,然后再利用比重法、恩格尔系数法进行适当的微调,划分不同的档次。此外,政府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经营状况,适时制定和调整本地最低工资标准,保证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能随经济的发展而有一定的增长。在我国需要确立一个保证弱势群体收入稳步增长的最低工资标准形成机制,通过收入增加充分挖掘高消费倾向群体的消费,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把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投资和供给的政策落到实处

  近年来房地产投资连续保持20-30%的高增长,但普通百姓买房却越来越难。原因在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投资不足,当前,必须将国务院房地产调控的六条措施落到实处,增加这方面的投资。

  一是各地政府定期向全社会公开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信息。地方政府每年年初明确当年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规模、项目布局和进度安排,明确开、竣工面积和占住房建设总量的比例,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年内及时向社会公布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安排和进度。

  二是确保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投资稳步增长。各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实施中,应首先落实当地政府确定的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需求量。在投资立项和信贷方面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提供便利,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资经济适用房建设,短期内改变经济适用房负增长和低增长的局面。政府要从土地收入中拨出部分资金用于廉租房建设。

  三是建立经济适用房销售的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有责任监督经济适用房生产、销售以及后期物业管理的全过程。确保低收入阶层首先购到经济适用房,规定经济适用房再买卖的年限应在10年以上,确保经济适用房售后物业管理到位和低收费。

  从制度上提高进城农民长期置业意愿,延续城市居民的消费热潮

  从长远来看,要保证务工农民收入增加,不仅要杜绝克扣工资,还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即规范企业使用农民工的制度。当前进城务工农民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非常普遍。应当把进城务工农民纳入《劳动法》实施范围,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农民工进城务工流动性大、季节性强的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实施细则,在法律的层面上,规范劳动关系,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进城农民已经成为我国消费潜力巨大的人口群体。他们的长期置业愿望目前受到现行体制的压抑,必须进一步加快体制改革,让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市,形成城市消费新生力量。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快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以就业地管理为主的户口管理制度。二要妥善解决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三要保障进城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四要把农民工对住房的需求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

  紧扣农民消费的脉络,为农村市场度身定做有针对性的消费品

  我国目前的买方市场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供给与需求的不协调直接制约着消费的实现。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强调扩大农村消费,但是,没有几个企业真正把农村市场需求研究透彻,过分城市化的商品农民不喜欢,消费受到局限。相当多的企业只是把生产的着眼点定位于城市居民,但对广阔的农村市场却研究不够,使许多产品生产脱离了农村的实际,也就等于放弃了农村这一广阔的市场。因此要鼓励企业根据农民消费特点改进工业产品设计,向农民供应价廉物美的农村适用型商品,刺激农民的潜在消费欲望。

  商业部建设的万村千乡商业网点,应率先实施定点企业供货制,经过招标选定专门生产农村消费品的企业,每年年初召开农村市场定货会,保证农村市场年内供应,其余生产不限,对该类企业可在税收和贷款等方面予以优惠,鼓励企业透彻研究农村市场,细化产业分工。

  ( 执笔:祁京梅)

  ○宏观环境良好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是推动消费增长宏观层面上的原因,消费结构升级产品和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在微观层面上拉动了消费的增长

  ○目前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均将保持较高的消费景气度,消费需求将继续处于上升通道

  ○初步预测,今年下半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5%,全年增长13.3%,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均比去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继续扩大和保护消费增长的两大政策着力点,一是增加收入、改革现有收入分配机制,二是积极推进和完善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1-6月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增速排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21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