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温商国际化:快半步快在哪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1:27 中国经济周刊

  温商,从浙东南山峦低洼贫瘠地区冲出的这支商业部族,目前已在国内外拥有300万创业大军和2万多家工商企业,175万在外温州人每年创造1600亿的工业产值。是什么推动了温州人“永不停歇”的世界脚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俊才 邹锡兰 /温州、上海、广东报道

  8月1日,温州商人王伟胜在阿联酋迪拜酋长国斥巨资买下的“阿里巴巴商务卫视”如期开播,电视信号覆盖中东及北非地区21个阿拉伯语国家,用阿拉伯语及英语推介中国文化、旅游和商品。

  而距此一周之前,经过3年上市准备,温州华仪集团终于破冰,将其优质资产注入我国人造板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苏福马,终结了温州民营企业的“零上市”时代。

  温商—这支当初从浙东南山峦低洼贫瘠的“瓯兜角”杀出的商业部族,经过20多年的民间创富“运动”,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正扮演着最具活力又最值得玩味的商业角色。

  “这是温州人20多年‘快半步’取得的成果。”有人这样评价温商的“神话”。

  “快半步”:成就温商活力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在国内外拥有300万创业大军和2万多家工业企业的温州,喜欢用本土诗人北宋杨蟠的诗句来形容自己的商业地位。

  而与如此庞大的商业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温商的“年龄”。

  “温州的故事只有20年,温商是很年轻的一个商业群落。”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加波告诉记者,温州人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就“偷着”做生意了,主要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手艺,如养蜂、弹棉花、修鞋及后来的小五金。

  改革开放前,温州就“动起来”了,这在当时,曾引起不小争议。

  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几乎都见识了温州人的“快”。

  温州腾旭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云旭说:“温州人为什么能在商战中立于不败,归根结底取决于聪慧的头脑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正是思路决定出路。”

  温商的商业嗅觉天下闻名,全国各地哪里有商机浮现,哪里便会有温商的身影。但除了灵敏的嗅觉,温商的大胆更是只能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据称早在一两个世纪之前,成千上万的温州手工艺人和小商贩就背着黄杨木雕、石雕、瓯绣从故乡出发,跋山涉水、漂洋过海,一直到地中海沿岸的欧洲以及世界各地艰难谋生。

  正是与众不同的商业灵敏和敢闯敢拼的胆量,成就了温商的“快半步”。

  “温州,东汉被称之为东瓯国,因为地处东南一隅,隔江隔海,这个古时的政治边疆从来没有接受过长江黄河文化,边缘化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他们与主流格格不入的人文个性。”张加波告诉记者,“与朱(熹)程(灏)理学相抵牾的‘义利并重’的永嘉学派可以说是温州商人深层灵魂。”

  张加波把20多年的温商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模式”形成时期,经济规模主要是由家庭手工、专业市场和购销员网络等要素构成;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的再次创业。第一阶段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是,信誉坠入最低谷,所以,这一阶段,提出质量立市,扶强扶优,上规模、档次;目前是第三个阶段,以民引外、民外合壁。通过引进外资,使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植根于温州企业之中的时期。

  纵横南北:从内蒙古到广州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各地经商办企业的温州人有175万左右,在外温州人已在全国各地成立129个异地温州商会。大江南北都活跃着温州商人的身影。

  朔风猎猎的内蒙古。

  20年前,在内蒙大地上出现了一批操着浙江口音,做着摆地摊、弹棉花的生意的小商贩。如今,当年这些小商贩已聚合成拥有几百亿资本的商会财团。据记者了解,在内蒙古自治区,已有10万余温州人经商创业,投资涉及房地产、电器、资源开发等领域。内蒙古温州商会也于1999年10月成立。在风起云涌的商海中,滕有兴会长带领下的包头商会正在塞外民营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千里之南的广州。

  广州温州商会会长刘剑,10年前在广州创办了广州卡洛琳娜工艺饰品公司。之后他涉足酒店业、建筑材料、房地产和市政建设等多个领域,名片上已经有了7家企业的董事长的头衔。

  据刘剑介绍,目前,在珠三角地区的温商已经达到20万,遍布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等地,是广东人最不敢怠慢的“过江龙”。目前,鳄鱼、圣保罗、花花公子五十几个国际品牌总代理权都掌握在温州人手里。化妆品、灯具、五金等行业已经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在某些行业,温州人可以说几乎形成了“垄断”。

  “175万在外温州人每年创造1600亿工业产值。”刘剑说,“温州商会已经从一个保姆变成了服务员,现在已经发展到集团军的时代。”

  民外合壁:“要学会和外国人跳舞”

  “要学会和外国人跳舞。”温州三和盛明胶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赛洛(温州)明胶有限公司(下称“罗塞洛温州公司”)副董事长张汉鸣快人快语。

  张汉鸣正在实践着温州市政府“民外合壁”的战略擘画。2003年,其下辖的浙江三帆明胶与全球最大的明胶生产企业罗赛洛联姻,成立了罗塞洛温州公司。

  罗塞洛温州公司的总经理杨久亮介绍,合资后,该公司按照罗赛洛全球一致的技术、质量、管理标准进行运作生产,从总经理到部门经理全部外聘。据其透露,合资后,副董事长张汉鸣撤走了公司内所有的家庭成员。

  “与外资合作经营,其带来的创新理念等无形财富,远远超过资金、设备等有形财富的诱惑。”张汉鸣这样解释了其“放弃自己老大位置”联姻国际企业的动机。

  “罗赛洛集团作为世界最大的明胶企业,其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才是最吸引我的。”

  正如张汉鸣所说,只有“借鉴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才有机会当上‘小巨人’”,在合资后短短一年,罗赛洛温州公司就获得了国际最严格的认证公司挪威船级会社颁发的多项体系认证。

  “对于温州民企来说,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不少资本和实力,具备了与外资对接的基础。但从更高要求上讲,温州民企的基础还是薄弱的,除了资金本身之外,缺的是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人才,缺的是先进的理念。从实践看,这些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以及理念,只有在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在对外合作中伴随着引进外资而更快更好地‘根植’到温州的民企中,才能使温州民企又快又好地发展,最终决胜于日益国际化的市场。” 张汉鸣对记者说。

  因时而变: 新理念包装 第二代“温商”

  当你接过她的名片,看到其身份:“president(总裁)”,一种至高的权力感自会从她的身上散发出来。

  这位统帅1万多名营销大军,年仅28岁的美国康龙集团中国大区总裁,在温州人眼里是“美丽加财富”的温商二代。

  她就是叶茹,美国康龙集团董事长叶康松的女儿。

  1986年上半年,时任永嘉县上塘镇镇委书记的叶康松辞官,这一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全国轰动。那时的叶康松认为,中国从不缺少官员,但出色的农民企业家太少,一个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1990年,叶康松作出了人生的又一重大抉择:去美国创业。他获得了巨大成功。

  而正当康龙公司业务如日中天的时候,叶康松却把美国的一切工作交给了女儿叶茹。

  叶茹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家。当十几岁的她随父亲来到美国洛杉矶,便置身于父亲的“继承计划”中。

  “我父亲这一代温商,能吃苦,眼光远,胆子大,有很强的商机捕捉能力,我们应该继承。”4月5日, 叶茹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对两代温商做了比较,“我们这一代,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层次提高了,也掌握了更新的理念。”“当父亲亲手把会旗交给我时,我就暗自发誓,一定要珍惜,要把公司做好。”

  “温州商人因时而变的禀赋会在关键时期掌控商海的步伐。”7月24日, 温州市委副书记包哲东向记者表示,“温州商人的世界脚步不会停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