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广东省疾控中心贿赂窝案撼动疫苗专营体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 11:2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见习记者 魏黎明 广州报道

  广东省卫生部门正在为疫苗市场的改革,进行最后的抉择。

  垄断还是放开,这是个问题。

  而艰难抉择的背后,是广东省昔日“抗非英雄”的倒下。

  8月2日,昔日“抗非英雄”罗耀星当庭认罪。这名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原所长被控涉嫌受贿1118.5万元。而其所在的广东省疾控中心更曝出系列贿赂“窝案”,总涉案金额高达2242万元。

  这是广东省疾控中心第二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2003年,历经抗击“非典”一役,该中心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模范单位”荣誉称号。罗耀星也荣立“广东省抗击非典个人三等功”。

  根据广东检方控诉,罗耀星和免疫规划所疫苗组原组长蔡汉港等7人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广州办事处阮某等多家疫苗供应商所送的贿赂达1447.9万元。

  罗耀星是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疾病免疫预防控制和监测管理工作。罗被控诉后,免疫规划所工作人员称,“在这个位置上‘出事’并不奇怪。”

  记者采访得知,巨额贿赂“窝案”的背后,是广东疾病免疫预防控制领域一条牢固的垄断利益链。而罗耀星只不过是这根链条上结出的一个“恶果”。

  垄断滋生腐败

  “做不了!根本做不了!”8月1日,广东金安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蔡先生对本报记者说。去年11月,经过严格的审核,该公司在广东省内首家获得疫苗经营许可权。但是,迄今大半年过去了,“没作成一单疫苗生意!”

  2005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药品批发企业经批准后可以经营二类疫苗,由公民自愿自费接种。一类疫苗即计划免疫的疫苗,仍由疾病控制中心集中采购。

  这意味着,以往由疾控中心垄断的疫苗经营市场打开了一扇大门。广东金安宝公司就是在此后不久向广东省药监局提出了相关的疫苗经营资质申请,并最终于去年11月获批。“当时很高兴,因为我们是首家嘛!”蔡先生回忆。

  疫苗进入市场,要过的第二道关就是负责疫苗接种的各级疾控中心。

  当蔡先生与各市、区级疾控中心联系时,发现事情远没有他想象那么简单。“这些机构都与省疾控中心签了合同,我们虽然有价格优势,但省疾控中心不放,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蔡先生说。

  据悉,在该公司之后,广东省药监局又陆续批准了7家公司经营疫苗。但是,他们遭遇的情况也“都差不多”。

  8月2日,本报记者从广东省药监局药品流通管理处获悉,于去年开展的疫苗经营许可申请业务现已暂停。“什么时候恢复要等领导研究决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广东此前搞的几家试点企业,“效果不是很好”,所以该项申请业务暂停。

  出现上述问题的症结,要归结到广东省疾控中心身上。

  2000年,为严格把关,保证疫苗质量,广东省卫生厅牵头建立了由省疾控中心统管一、二类疫苗的高度集中的体制。

  根据该体制,所有厂商不能对市、县各防疫站直接销售,而是各基层防疫站向上订购,由省疾控中心统一采购。采购疫苗的数量、价格、厂家,由广东省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该管委会共有13人,罗耀星是委员之一,并且兼任办公室主任。

  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的这个高度集中的体制,一度受到肯定。

  在“所长”任上,罗耀星具体负责疫苗的销售、推广、使用、管理以及货款回笼等。

  去年,广东韶关市翁源县两名男孩注射狂犬疫苗后死亡。事件追查发现,疫苗经由无经营资质的医药代理商提供,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被破坏。该起事故直接导致广东企业经营疫苗的申请工作延后半年之久。

  “翁源事件”令省疾控中心坚持统管的底气更足。一些由广东省药监局获准经营的公司,在广东省疾控中心屡屡碰壁。

  广东省药监局的批准几乎成为一纸空文。为此,广东药监部门曾多次与卫生部门交涉。

  业内人士分析,出于安全考量初衷的这一体制,已在广东疫苗供销市场上形成一个利润丰厚的垄断利益链。就是这根链条,维系着各个疫苗供应商和疾控机构间的利益关系。

  垄断与放开的两难选择

  目前,国内二类疫苗共有30多种。2004年的市场规模约30亿元,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05年,疫苗流通领域的放开,很快吸引了众多药品批发企业的目光。

  二类疫苗价格由疫苗生产厂商、国家发改委以及物价部门共同制定,然后由国家下达正式文件,各省备案。长期以来,疫苗售价与出厂价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这在业内已经不是秘密。

  业内人士透露,零售价为155元的狂犬疫苗实际上20元就可拿到货;国产流感裂解疫苗,出厂价一般在25元左右,零售价为70多元。

  如此高额的利润,加上广东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各路疫苗供应商。

  另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大大削减了各地防疫站的财政保障资金。各地防疫站经国家批准可以开展“有偿服务”,自搞门诊,通过一些服务来收费。在所有的收费项目中,防疫服务利润最为丰厚,也成为防疫站的主要收入来源。

  2000年以前,广东市场一度出现防疫站采购疫苗随意性大、管理难等问题,给消费者接种造成隐患。此后,才有统一收归省疾控中心管理的模式出台。

  在这种体制下,一条垄断之下的腐败利益链日渐形成。链条首端是疫苗供应商,末端是各地接种站,中间则是广东省疾控中心疫苗规划所。

  疫苗接种获得的利润,除疫苗供应商获得一部分利润之外,其他利润则由省、市疾控中心和下级接种点各按一定比例分成。

  这些利润分成对本属“清水衙门”的疾控系统来说相当可观。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疾控中心不再统一供应二类疫苗,将意味着许多接种点近一半的收入流失。在如此诱人的利润面前,广东省疾控中心更竭力维护这一高度集中的体制。

  因此,一些企业虽经广东省药监局批准获得经营资质,但始终无法按照正常程序打入这一垄断市场。很多疫苗供应商,为体制所累,铤而走险向关键工作人员行贿。

  “不打破这种垄断,迟早还要‘出事’!”金安宝公司的蔡先生激动地说。

  然而,由完全的垄断控制,转为纯粹的市场调节,就是良方吗?广东省卫生部门人士担心,疫苗市场放开以后,又回到过去的混乱局面,消费者的权益再度受到损害。

  如何既保障安全高效,又能打破垄断?8月4日,记者再次致电广东省药监局。该局目前正在与广东省卫生厅探讨二类疫苗供应体系的改革。“有关恢复疫苗经营权申请的工作,领导正在研究,总之是要依法办事。”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