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安徽华源所产欣弗被连夜叫停 可能利好华源重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 17:37 经济观察报

  卫生部8月3日连夜发出紧急通知,停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欣弗。卫生部通知说,青海、广西、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等省、自治区陆续出现部分患者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又称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

  卫生部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立即暂停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今年6月份以来生产的所有批次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立即对库存和使用的该药品进行清点检查,封存尚未使用的此药品,并暂停购入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今年6月份以来生产的所有批次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西宁14人出现不良反应

  7月27日西宁市部分患者使用标示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为欣弗)后,有14人出现了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随后,广西、浙江、黑龙江、山东等省药监局也分别报告,发现病人使用该注射液后出现相似临床症状。

  广州注射后出皮疹

  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邓剑雄表示,华源欣弗注射液在广东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中,有一例不良反应记录,但是不是上述5各批次,而且不良反应不是低血压性休克,而是出现皮疹。中山一院、省人民

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医二院等多个大医院的药房,均表示没有该药出售。

  黑龙江两名注射患者病情严重

  黑龙江目前发现的14例不良反应患者,患者因为静脉注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后,或出现顽固性低血压性休克,或出现意识障碍。7月31日至8月2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陆续收治9名因静点“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而出现打寒战、发冷、发热等症状的患者,其中五例伴有顽固性低血压性休克,四例意识障碍。经抢救,目前病人病情基本稳定,但仍未脱离危险,其中两例病情严重。

  事件均与安徽华源有关

  国家药监局立即派出相关人员前往青海等省调查患者发病情况、对“安徽华源”生产过程进行核查、对相关产品进行市场抽验等。目前调查工作和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正在进行中。

  由于此次临床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均与“安徽华源”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有较明确的关联性,国家药监局已责成安徽省药监局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为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而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华源正在重组

  华源集团总部设于上海,隶属国务院国资委,向来有着显赫的“央企”身份,2004年曾以494.61亿元营业收入位列中国1000家大企业集团第29位。2005年以来,总资产572亿元、旗下拥有七家上市公司的华源集团不断曝出资金危机。05年9月以后,伴随多家债权银行起诉,“华源危机”达致顶峰。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13年来的发展堪称一部“并购史”。公司创办人、现年60岁的周玉成多年来以集团董事长、总裁身份掌舵华源。正是在周的引领下,以纺织业起家的华源在13年间发动各种并购近90起,总资产从创立之初的1.4亿元增至如今的572亿元,所涉产业早已跳出纺织一隅,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

  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华源集团旗下双鹤、华源长富两大输液品牌分别位居全国市场第一、第三位,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而现实证明,在风光之时被捧为“并购先生”的华源掌舵人周玉成,搭建的只是一座空中楼阁。今年9月以来因债权银行起诉而集中爆发的“华源危机”,堪称其13年狂飙突进般的并购扩张的必然后果。

  貌似强大的华源的真实一面——13年来,华源集团仅以区区数亿元资本金为基础,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复制名为“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的模式

  06年2月,为有效化解华源危机,国资委在"出资人推动,市场化运作"原则的助推下,最终决定由华润集团对华源集团进行重组。国资委正是考虑借助央企华润的重组之举,把华源打造成一个在国内医药产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民族医药平台”。

  “中国人的生命健康究竟会掌握在谁的手里,对这一问题的考量正是国资委极力促成华润重组华源的最大理由。”华源集团一位高层曾经表示。“华润重组华源,实际上并不是华润的一次市场并购行为,而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推动下华润出面对华源进行的战略托管。”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华源第二届董事会议和股东大会,并将这一震动国资和医药业界的重大事件称为“一次市场化运作原则下企业之间的战略性重组”。

  华润集团对华源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后,华润集团将持有华源集团70%以上的股份。华润集团的有关人士透露,包括承债和资金注入等投入,华润需要注入华源的总资金预计将超过50亿元。

  邵宁强调,选择华润重组华源,国资委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国资委交给华润的任务不仅仅是消除危机,而是带着发展的责任进入,打造中央企业医药产业的平台。“华源医药板块是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医药产业绝对是一个国家的战略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但是非常遗憾,我们在中央企业里面一直没有一个好的医药产业平台。”邵宁说,希望通过这次重组,形成一个高水平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医药产业平台。

  而华润重组华源不会也不可能速战速决,而将经历漫长的过程。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曾公开表示:“华源我们现在已经介入了,但不一定能干成”。这是华润最高层首次就重组华源的前景表态。陈新华说,华润介入华源重组主要是出于责任心,但究竟能不能做好,不是仅凭热情就行,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不一定能干成,它所面临的问题很复杂。

  例如,华源系的股权架构非常混乱。“他们的股权结构图用三米的纸都画不清楚。老实说,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复杂的股权架构,这就足以让我们焦头烂额了。”陈新华说,目前看到的问题恐怕还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还在底下。随着

审计的深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

  今年4月华源集团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华润集团和鼎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已集中华源集团97.91%的股权。4月21日,华源集团管委会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大会。管委会主任阎飙在会上表示,重组的第一步即集中股权的工作已接近完成。除国务院国资委(持股9.14%)和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9%)外,17家原华源集团股东已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而国务院国资委所持股份已于2月16日划归华润集团托管。

  阎飙说,股权集中完成后,华润集团和鼎晖将分别持有华源集团70%和30%的股权。目前重组工作的重点是对外化解银行债务危机,对内完成尽职调查,迅速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

  此时华源集团已全部偿还了银行贷款利息约2.5亿元,与债权银行的债务纠纷暂时得到缓和。“华润集团和鼎晖已经替华源集团及所提供担保的公司支付了逾期利息。从现在开始,有付息能力的公司要自己付息了。”阎飙表示,除上海医药集团、北京医药集团外,今年整个华源集团的经营工作应强调还本付息和对低效、无效资产的盘活。

  此时,对重组后的发展前景,邵宁副主任表示充满信心。这个信心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相信华润有能力把这个事情做好;第二,相信华源的员工会支持这项工作;第三,国务院国资委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这项工作,国务院国资委是责任人。通过这次重组,对华源的产业发展有着非常好的、非常光明的前景,并表示:华润一定会负责,一定不会退缩。

  而时至7月13日,华源股份以跌停价收盘,技术上已呈破位走势,公司股改工作迟迟未能推进也成为制约股价走势的一大隐患。除

证监会规定的年底完成股改,公司股改没有详细时间表,公司大股东华源集团重组事宜尚未完成是困扰股改的最大的问题。

  所有有关股改的工作都没有启,重组之路并非坦荡,公司上半年由于原材料继续涨价及产品市场疲软已预亏,而公司控股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占用公司大额资金尚未偿还也将成为公司基本面的一大隐忧。华源股份未来走势不容乐观。

  华源并购史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13年来的发展堪称一部“并购史”。

  早在1998年,华源就开始调整战略,染指医药领域。在1999年收购上市公司”浙江凤凰”后,几经资产置换,演变为“华源制药”,拉开了华源集团登上中国医药行业舞台的序幕。

  2001年的崇明会议明确了华源的产业定位:以纺织作为基础产业,以制药为主的大生命作为核心产业,以贸易、金融、投资作为功能性支撑产业。华源集团开始跳出传统的纺织产业,大举进军医药行业,试图通过资本运作构建“医药航母”。

  2002年8月21日,华源集团出资11亿元受让上海华谊集团和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持有的上海医药集团40%的股份,成为上海医药的第一大股东,并对其进行重组。这是迄今我国医药产业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重组。上海医药成为华源集团的医药并购主力军。

  2004年11月,上海医药集团和鲁抗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在新成立的公司——上药鲁抗股份有限公司中,上海医药集团占有了60%股份。

  2004年10月,华源生命出资13亿元,收购北京医药集团40%的股份,成为北京医药集团新的控股股东。

  2005年以来,总资产572亿元、旗下拥有七家上市公司的华源集团不断曝出资金危机。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