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关紧各道闸门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10:18 金融时报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仍上涨5.8%。从投资来看,房地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仍然过高。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695亿元,增长24.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显然,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从去年3月开始,为了抑制房价上涨过快,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
到目前已过去一年多时间。然而回过头来看房价,在增速稍有放缓后,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从去年底、今年初开始,又重拾强劲升势,个别城市甚至出现了加速反弹的迹象。

  房价逆市上涨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如一些地方政府的错误政绩观、利益观或明或暗地在推波助澜。经营城市好大喜功,热衷于大拆大建,导致部分居民对住房的被动性需求;一些地方政府被

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领导、市长决策、规划局执行”,造成了房地产开发的结构性缺陷及开发商大量囤积土地现象;土地审批从无偿划拨到高价招投标猛拐弯,使商品房建设成本突然加大;一些城市为“托市”出台“购房入户”等土政策;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发放贷款持续增加……如此等等,加上开发商普遍炒作房价、房地产投资者队伍不断扩大、外资不断流入内地房地产市场等市场因素,房价逆市上扬成为必然。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房价畸高,不仅会严重影响百姓的安居生活,而且由于房地产产业链长,牵涉钢铁、建材等众多行业,房地产过热,势必拉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扬,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成本,同时吸引了大量“热钱”蜂拥而至。这种投资性购房和投机性购房达到一定比例,将掩盖房地产市场真实供求关系,一旦出现对房地产市场不利的外部条件如持续加息,可能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下滑,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房地产业的各个环节都靠银行贷款支撑,与房价上涨相伴生的往往是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同步上升。据统计,截至去年末,我国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093亿元,居行业排名第四的高位。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1.5%左右,开始小幅上升。由于贷款期限长,加之房价波动等原因,个人住房贷款开始进入国际公认的风险暴露期。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正处在紧要关头。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和价格上升幅度过大的问题,作为当前加强

宏观调控的一个突出任务。虽然目前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是局部性和结构性问题,但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和处理不当,有可能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房地产业的重要性和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危害性,要按照落实
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各项调控政策措施,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把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

  国务院调控措施明确,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在控制高价位商品住宅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规模,提高其在市场供应中的比例。要及时调整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土地供应。尽管对开发商来说,这可能不会获得像建造高档住宅那样的高额利润,地方政府也难以借此抬升GDP。为此,地方政府官员必须明确立场,真正转变观念,将老百姓的安居利益放在第一位。

  各地政府要坚决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加强拆迁计划管理,合理确定年度拆迁规模。要坚决制止城镇建设和房屋拆迁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和大拆大建行为,避免拆迁带来的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进一步减轻市场压力。

  各级政府要引导居民的合理消费预期,控制不合理需求。在继续支持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基础上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控制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力度,严肃查处哄抬住房价格等非法行为,有效遏制投机炒作。

  各商业银行必须高度关注房地产与房地产金融问题,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强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有效管控房地产放贷增长。为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稳定住房价格,近期,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土地、金融、财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还将根据情况适时出台有关政策。各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尽快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要注意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调节措施,采取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从供求两方面进行双向调控,切实把过高的住房价格降下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