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侯宁:中国新农村建设可“文化先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09:05 每日经济新闻
  自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可以说,着眼民生、关注农民等弱势群体,是对20余年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口号的“效率国策”的一种纠偏。
 
  试想,20%的“高端人口”享受了50%的国民财富,而20%的老百姓却只支配4%多一点的财富,如此下去,内需如何扩张?国民经济怎能发展?社会和谐如何实现?作为一个群体,7亿多农民无疑便是收入最低的那一“分子”,这才有了中央对农村问题的格外关注。各方专家、学者、官员甚至“农民代表”也都群策群力,想了不少办法
 
  比如茅于轼的“发展中小城镇”,比如有人呼吁赋予农民更多的权利,再比如有人主张从政体改革入手,不一而同。但问题是,这些主张早有人讨论过不知多少次,可在实践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或思想理论难以统一,或实际进程偏离严重,所以,一条超常规的农村改革路径便可能成为改变“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这就是我主张的“农村信息高速路”或曰“农村文化活动站”的优先发展战略。在新农村建设上,要想突破条条框框等各种限制和“硬件”的不足,就必须下决心走异于别国的超常规路线。
 
  上世纪70年代,韩国的新村运动搞了十年,虽然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水、电、街道、楼房、农场搞得有声有色,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每个农民身上的债务翻了几十倍。为什么?因为修路、盖楼、通电、引水、建医院等,都需要政府掏钱,更需要农民“预支”未来。
 
  但是,如果从农村的信息文化建设上重点投入,而辅之以鼓励建设小城镇等其他政策和投入,则完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此举让农民的脑子“活”了,文化生活丰富了,知道如何才能致富,哪里需要维权,怎么可以得到好的教育。脑子一活,再加上政府扶持,则不论是城市化推动、腐败监督还是村民自治等,都可以取得比现在好得多的成效。
 
  有人嘲笑我的观点是“吃不上饭就吃肉”的“皇帝式愚昧”,但我必须说,让一个村拥有一个“农民网吧”、“农村夜校”,让农民变成网民,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至少,在绝大部分农村可以试行。政府支持贷款,村民自己集资,就可以在不长的时间里让农民拥有自己的“信息高速路”。对此,北京农科院的专家、大连商品交易所结合自己的长项和需要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足可对我们形成启迪。
 
  二战结束后,日本一片狼藉,但美国战时情报局派出的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一部《菊花与刀》却让日本国民如痴如醉、如获至宝,也如梦方醒,这才有了日本战后的飞速重建。可见,文化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就此而论,我以为,在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上,如果我们先不纠缠于“城镇化”、“所有制”和现实的“维权”等问题,而是坚决走“信息先行”、“文化开路”的指导路线,便极有可能让农村焕发出“联产承包、包产到户”政策后的“第二春”。
侯宁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