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郑州黄河三桥建设缘何搁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 02:36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全四清 牛卫国 白洁

  民企高调进入最终尴尬退场

  郑州黄河三桥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早于2004年4月就已被河南省发改委批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黄河三桥立项两年多时间里,承建方竟两易其主,而何时开工,却是只有“雷声”没有“雨点”。那么该工程缘何迟迟未能进入实质性阶段?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黄河上游一标志性建筑至今“搁浅”的呢?

  更换业主

  据了解,拟建的黄河三桥位于荥阳市桃花峪和武陟县嘉应观之间,北连焦郑

高速公路,南接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和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原工程估算投资23.9亿元,工期预计为36个月,计划至2008年下半年竣工通车。

  2003年12月,中国横向经济联合开发总公司与河南华林集团签署合资建造郑州黄河三桥协议,其中河南华林占80%股权。但华林接手该项目后却一直“按兵不动”。

  原本高调进入的民营企业———河南华林缘何迟迟不动工?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据知情人士透露,工程设计、预期收益、客流量都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华林的资金困难。黄河三桥采取的是BOT模式,业主方必须有35%的现金才能拿到这一项目的“门票”,按总投资23.9亿元算,业主前期现金要有近8亿元,而作为大股东的华林集团至少要有5个亿,这对于到处“铺摊子”已经身陷经济困境的华林集团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而且,问题还不止于此,按照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变更决定,黄河三桥项目的规划又由原来的“一般公路”改为“高速公路”,该项目的投资也由23.9亿元增加到26.7亿元,这对于在资金运作已捉襟见肘的华林集团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2005年5月,河南省政府在一次会议上宣布:由河南华林集团控股承建的黄河三桥,因资金不足,迟迟不开工建设,取消其建设经营权。该项目将由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南高发)投资建设。

  就这样,黄河三桥尚未“开战”就已“换将”。

  缘何“搁浅”

  2005年以来,一度处于主角地位的民间资本纷纷从河南诸多高速公路、桥梁项目中撤退,成为难以逆转的潮流,华林集团只是其中之一。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博士认为,国企民企的“一进一退”,反映了民企跳水、试水、抽身上岸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诸多进入路桥建设的民营企业可谓损失惨重。“在国内,很少见到有资本巨头投资路桥项目的,河南的这些民营企业只是看到收益高,而没有看到维护费用高、投资风险大。”冯说。

  有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2004年国家实行了

宏观调控,银行抬高了高速公路项目贷款的门槛,不仅要求提供国家发改委的批文,还必须提供
国土资源部
下的批文,而要拿到该批文必须把土地补偿费用和青苗补偿款等费用交齐。“这对很多民企都是严峻的考验,因为他们很多不具备这个能力。”而且,即使贷款问题解决

  了,收益却仍是个未知数。投资路桥的收益在于路桥的客流量,路桥的过往客流量要想达到一定的规模,需要数年的时间,其中存在着诸多变数。

  再者,大多民企投资高速公路或建桥都可以说是跨行业经营,不但要重新组织一大批管理和技术团队,还要面临批文的难题。“一个项目要几十个批文,每个都要开论证会,每一道坎儿都要过,就这几项就能难倒一大批民企。”

  河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民营资本中途撤出后,给接收工程的公司带来了一连串麻烦。前期工程的核算、前项目公司与当地政府和当地村民所达成的书面协议与非书面协议、路桥工程的设计等都有待解决。

  据了解,华林集团投建前期已做过一定的工作,如果转让给河南高发,必定牵涉到转让费等利益交接。这也是该项目难以交接一直搁浅的原因。但最近有消息表明,通过政府的出面协调,“有关事宜已经解决。”郑州黄河三桥工程建设项目将于今年8月份正式启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