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汇改节奏:人民币汇率又到一个关键时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 04:10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刘巍

  ·前言· 2005年7月21日,中国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

  此后一年间,中国又先后推出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品牌,将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上下1.5%扩大至上下3%,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正式放行QDII以及全面实行银行的结售汇制度权责发生制等。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步伐坚定。

  回顾一年来汇改对

中国经济的影响,我们发现当初对人民币升值打击出口、影响经济增长及增加失业率的担忧似乎并未发生。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9%。有学者将其归结为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够。据中金公司计算,今年1月以来,由于其他国家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我国的名义有效汇率实质上贬值了1.4%(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并不计算在内)。

  在当前中国经济过热、流动性泛滥、紧缩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似乎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同时,今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614.5亿美元,同比增长54.9%,中国经济失衡也亟待通过人民币升值加以纠正。那么,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进一步升值?中国经济能否承担人民币汇率继续上升?而人民币升值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中国经济失衡现状?

  正值汇改一周年之际,本报诚邀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徐滇庆针对以上问题加以分析,是为本期天下论衡。(文/刘巍)

  1.汇改冲击有限

  主持人:每次提及人民币升值时,争论最多的就是升值会打击出口、影响经济增长,进而可能导致失业率增加等等负面影响。那么从升值一年以来GDP或出口额数据来看,似乎并未产生这些负面影响?这是否说明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没有担忧的那么可怕?

  汤敏:我认为过去一年的经验只能证明,人民币小步升值并不会对进出口、失业率及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冲击。当然,不能完全排除汇率变化后个别企业、个别行业困难加剧的情况。我们还应该看到,当前良好的宏观态势,可能正是对汇改节奏的精心设计,谨慎执行的结果。如果去年汇改幅度过大,步子过快,可能会对宏观经济有较大冲击。

  哈继铭:从2005年7月22日到2006年7月25日,中金公司计算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幅度仅为0.6%(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并不计算在内)。而今年1月以来,由于其他国家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我国的名义有效汇率实质上贬值了1.4%。即使考虑到2005年7月21日的一次性升值,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也并没有大幅度的变化。升值幅度如此之小,又怎能预期它将对经济产生什么实质性影响呢。

  而且我认为,即使人民币升值幅度再大一些,对我国出口和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恐怕也很有限。因为尽管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明显升值会对我国出口竞争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摩擦,这对出口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陈志武:人民币升值幅度太小,所以产生的负面影响不明显。而这恰恰说明中国生产能力和劳动力供给的势头要远大于其它国家,而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根本无法对冲因为劳动力供给过多等情况造成的贸易顺差的增幅。说到底,汇率就是一种价格,与其它商品一样,如果市场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很多,人民币就应该升值;如果人民币供给增多而需求减少,人民币就应该贬值。一国对外贸易顺差额越来越大,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也就越大,显然币值也应该随之越来越高。就中国目前的贸易顺差额来看,货币纯需求远远大于零。

  另外,经美国计算,2005年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指数较2005年同期约降1.6%。也就是说,尽管人民币升值,但由于中国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增加,企业效率也有所提高,所以生产容量扩大,以人民币计算的价格降幅超过了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这说明人民币升值的空间还有很大。

  徐滇庆:汇率升值意味着出口产品相对涨价,当然会影响出口。可是,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上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一个国家出口商品有几百类,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各不相同。而一个国家的汇率只能有一个。汇率升值对于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影响要逐个商品研究。通常我们按照商品的劳动力密集程度从低到高排个队。在最左面的是那些劳动力密集度非常高的商品,例如,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等,然后是轻纺产品、雨伞、鞋帽等等,再往右是轻工机电产品,一直到电子、机械、高科技产品。在这个出口商品的“光谱”中,中国出口的大部分商品集中在低端。不同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是不一样的。大致上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他们也生产并具有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能力。第二类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第三类是韩国、台湾地区、新加坡等。基本上我们出口的商品和美国、日本等工业国不在一个组别内。

  中国商品能否占据市场,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决定相对竞争力的指标是每单位出口商品中的劳动力成本。这个指标包含劳动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两个因素。假若甲国的工资水平比乙国高一倍,但是劳动生产率高4倍,那么,甲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乙国高二倍。并不是工资水平越低就越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各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就和他们在这个商品市场的比较优势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汇率调整会改变各国商品的比较优势。如果汇率升值,起码会产生三方面的影响:第一,如果我们出口商品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主要竞争对手低10%,而汇率上调5%,那么我们仍然占有比较优势。目前市场份额的比例不会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升值对我们有利。同样的出口商品可以多卖些钱,何乐而不为?如果汇率上调15%,那么对方肯定会夺得一些市场份额,影响我们的出口。不过,还要看对方具有多大的生产能力。能够抢走多少份额。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计算。不仅要知道自己的竞争状态还要了解对手的情况。就像打仗布兵一样,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第二,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原材料和商品需要支付的成本就降低了。第三,我们借的外债要还。如果人民币升值就减轻了还债压力。

  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说人民币升值就会减少出口,不利于外贸。要看汇率调整幅度。肯定汇率调整有得有失。各个部门得得失状况也不尽相同,可是人民币汇率只有一个,因此不能只从一个部门的得失来考虑,要考虑全局,要考虑长远。

  2.汇改难解国际收支失衡

  主持人:中国内外经济失衡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学者认为改变这一状况,人民币必须进一步升值,那么人民币升值是否真的能够改善经济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如果确实可以,为什么近月来贸易顺差又屡创新高?仅仅是因为升值幅度不足么?

  哈继铭: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足够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经济失衡、国际收支失衡。近月来贸易顺差又屡创新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升值幅度不足。当然,全球经济形势非常好,外部需求非常旺盛也是一个因素。

  陈志武:人民币升值本身不会解决所有问题,它所能起到的作用是逼着中国企业必须提高生产效率、在价值链上必须往上升。而要真正达到这一点,其它配套措施也不可或缺,包括制度及金融支持等。现在中国的银行、资本市场仍主要向国企开放,如果这种状况不加以调整、金融不对民间创业开放,个人创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法展开,内需也就无法扩大,因此很难减少贸易顺差。毕竟减少贸易顺差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增加内需,国内消费需求不仅刺激国内经济,还会增加进口,自然会减少贸易顺差。

  徐滇庆:倘若有人说人民币升值就能解决经济失衡,不是幼稚就是无知。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人民币升值是把双刃剑。汇率升值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所以保持灵活汇率机制是正确的。但是要解决其他问题还要就事论事,不要过于简单化。

  汤敏:汇率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宏观指标与调节工具之一,对平衡国内外经济能起很重要的作用。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能够化解一部分中国的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双顺差的问题。但是中国经济内外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储蓄与投资的结构性问题。不在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上动刀子,光靠汇率来调节是不可能的。同样地,宏观调节工具也不仅是汇率,其它的工具如利率、价格、货币供应量、财政预算平衡等等都对宏观经济起着重要作用,都需要有灵活的调节机制。在利率放不开,部分价格扭曲的环境下,把所有的调节希望都放在汇率上,就会使汇率大起大落,造成新的扭曲。同样地,如果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对利率、汇率等反应不敏感,也会使这些宏观调控机制大打折扣。因此汇率的改革要有其他改革的大力配合。在理顺汇率的同时,要把整体经济大体理顺。从这点出发,中国的汇率改革也必须是一个渐近的过程。

  陈志武:我以前进行过一些简单估算,在贸易增长和其它宏观经济变量都被考虑进来的情况下,根据其它国家经历,以中国10年来出口贸易增长幅度进行计算,人民币汇率应该上调20%,才能扭转中国内外经济失衡的现状。当然,如果升值20%,中国就业率等肯定会受到影响。但要考虑到另一方面,商品以非常低的价格出口,本质上是把中国劳动力、资源等以过低价格出口。这在中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资源消耗过多,劳动力透支多(尤其在医疗保险和其它福利安排跟不上的前提下),不升值就是变相的鼓励劳动力和资源以低价出口到国外。为了进一步保护中国的环境,必须提高资源浪费的成本、劳动力的使用成本和人们透支未来生活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一种方法就是让人民币升值,让国外消费者支付的成本上升。

  主持人:您说的这些完全正确,但那些失业人员怎么办?

  陈志武:我认为中国政府可以利用税收等资金为失业人口提供再就业教育,可以让他们从事经济增加值更高的经济活动。

  3.应该继续升值?

  主持人:从政策执行层面说,起初的一年是处于探索阶段,采取谨慎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下,我们是否要进一步让人民币升值?应该再次采用一次性行政手段升值几个百分点,还是放松汇率波动区间由市场决定升值,哪种方法更好?

  陈志武: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是必然的,而且宜早不宜迟。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如此之强,人民币升值行为本身就可以给经济降温。更何况,如果现在不改变汇率,总是要等到一个更好时机,但事实上每个时机都有每个时机的困难。

  我认为通过市场决定的方式更好,但按以往中国的改革方式、通过人民银行的决定渐进式升值也可以,毕竟以中国一贯的思维方式,人民币币值在一夜之间大的跳升是不现实的,总要通过行政控制的方式。关键是要让人民币确实升值。同时,我认为政府应逐渐减少对汇率的干预。

  哈继铭:我也同意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步伐应该加快。首先,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解决目前经济中流动性泛滥的关键。虽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在短期内收紧流动性,但它并不是根本解决方法。汇率的低估令外贸顺差过大和强烈的升值预期下资本的大量流入才是货币增速过快的根本所在。从外汇储备增量的构成来看,2003年贸易盈余仅占外汇储备年增量的22%,2004年该比例下降到16%,而2005年则猛升到45%。其次,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符合我国汇率改革主动性原则,有利于维持国际经济平衡。目前我国对全球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将会造成更多的贸易摩擦。而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贸易双方自愿调整。对美国而言,5月10日,美国财政部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再次确认,中国政府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以同美国进行不公平贸易。这对于我国来讲也是一个契机。对欧元区和其他亚洲国家而言,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协调人民币和欧元以及其他亚洲主要货币的变动步伐,减少可能的摩擦。

  国家应该不会再次采用一次性行政手段升值几个百分点的方法,而未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区间加大倒是存在可能。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已经开始加大(一季度,人民币汇率日均波幅为24个基点,比2005年7月21日至2005年底日均波幅17个基点有所扩大)。虽然目前还没有达到0.3%的限制,但随着市场机制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影响力的日益增大,未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区间加大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汤敏:应该说,过去一年的汇改不但让政府有关部门,也让企业、让居民对变动着的汇率有了一定的应对经验。市场对人民币币值波动也有了一定的避险手段。从这点出发,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快、加大汇率改革的步伐的条件了。改革是渐进的,但不排除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节奏。当时机大体成熟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当前,可以适度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更多地让市场来决定汇率的走向。

  在外汇市场已经大体市场化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再采取一次性行政手段来较大幅调整人民币汇率。事实上温总理也宣布过不会再用这种方式来调整汇率。当然,如果区间汇率以较大幅度变化的时候,要防止过度投机,特别是防止国外投机性资金快进快出。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外汇市场过度的投机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在逐渐推动汇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同时出台一些对国际热钱的进出更严厉的监管措施,防患于未然。

  主持人:以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结构问题来看,人民币还需要再升多大的幅度是适合的,并可以为中国经济所承受?波动区间扩大为多少,您认为适合?

  哈继铭:我们预测,到200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升值到1美元兑7.7人民币的水平,而2007年将进一步升值到1美元兑7.4人民币的水平。目前的波动区间,如果能完全达到,并不会阻止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所以,波动区间的扩大虽然有可能,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徐滇庆:人民币升值幅度必须根据国际市场竞争博弈态势来相机决策。不过,我认为断言人民币要升值20%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从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发展,进出口量都大幅度上升,说明我们的汇率调整是成功的。但是,并不像某些学者所说,可以大幅度调整。他们口口声声说什么均衡汇率,其实他们忘记了计算均衡汇率的前提是什么?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过程,使用充分信息的理论模型必须有许多规范化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并不适应中国的状态。因此,这些学者们似乎有些过于书生气了。

  汤敏:给汇率有一个较大的浮动空间,有可能出现单向走动的现象,即每天的汇率会顶到浮动区间的

天花板上。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东南亚国家的许多有浮动区间的汇率就曾遭遇这种现象,最后不得不放开汇率控制,让它自由浮动。

  可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情形只是在货币当局已经对市场失去控制能力,整个市场处于危机状态下才出现的。事实上,东南亚很多国家长期实行的就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在亚洲金融危机前的十多年里,也没有发生很大问题。从过去一年中国汇率的小区间浮动的管理实践也证明,市场都知道央行的控制能力,不大会太盲目。而且大量的资金押在外汇市场里也有很高的机会成本。浮动空间的加大,汇率双向走势,对短期投机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但作用可能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对过度的投机可能只能采取别的手段来对付。对于赌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资本,可能更难控制。好在长期资本对经济的影响不大,用得好还有有利的一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