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计法》已于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要求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必要时,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政府对审计工作报告所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也应当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强化人大常委会对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责,加强对政府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继续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不断扩大审计覆盖面,突出审计重点。要把审计的重点放在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上,突出对财政资金运行
过程、质量和结果的审计,努力审深审透,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预算执行审计提升了审计地位,扩大了审计影响,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治理市场经济秩序、规范财政资金运作,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如何适应财政预算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更好的发挥审计的监督服务作用,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抓好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仍是对预算执行具体情况的审计,将来有必要进一步扩大预算执行的审计范围,将部门的预算编制和部门的决算草案审计纳入预算执行的审计范围。预算执行具体情况的审计主要包括财政支出的真实性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内容。在对财政支出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从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支出管理是否严格,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审计评价和分析,不断探索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路子,真正发挥国家审计再监督的作用。
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是关注“三农”问题,强化对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预算执行具体情况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入手,全面掌握财政资金的走向,从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揭露和分析预算执行及管理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确保预算执行审计的有效性、完整性。要逐步明确预算执行审计是主线,切实抓好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重点。在审计过程中,真正做到将预算执行审计内容贯穿到农业专项审计中去,将农业专项审计的成果归集到预算执行审计这条主线上来,使整体审计工作思路和审计目标更加清晰和准确。
二、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预算执行的效果。
农业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如农业财政资金预算不落实,农业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农业财政预算执行进度慢,结转数额大,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对财政资金的监督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专项资金被闲置。有些专项资金常年挂账,未实际发生支出,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实际形成闲置的专项资金,应限期收回,重新进行安排和分配。
二是专项资金被迟延。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不及时,普遍存在,资金主要集中在第三、第四季度拨付,往往在年底形成大量的结余,未及时拨付到实施项目上,导致年度资金结转数额较大,影响了年度预算的执行效果。
三是专项资金被挪用。有些地区或部门的支农政策、一些支农项目的财政配套资金,在农业财政资金预算时,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一些资金使用部门法律意识淡薄,加上财力有限,经费紧张,造成农业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的情况。通过一些票据套取现金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四是专项资金被浪费。项目计划的随意调整,付出昂贵的设计费用;一些项目工程未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高估了项目成本,客观上造成了专项资金被浪费的情况。
三、改进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方法,切实搞好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
针对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改进现有的审计手段,采取切实有效的审计方法,抓住重点,关注难点,选好立足点。采用审计重要性风险性测试,加大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学习和运用,既要保证审计质量,又要提高审计效率。为切实搞好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还需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充分利用审计调查宏观性强、作用范围大、工作方式灵活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审计调查,提高专项审计调查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的比重,保证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充分掌握情况,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二是加大审计延伸的范围和力度。一级预算单位往往负责资金的管理和拨付,而二、三级预算单位才是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如何,是预算支出审计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延伸审计,才能揭示出财政资金在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加大对专项资金的审计覆盖面,促使资金使用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专款专用,切实发挥专项资金应有的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积极开展效益审计,是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审计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重点要从关注真实性和合法性向效益性进行转移,逐步建立以政策为重点、以资金为主线、以效益为目标的效益审计工作方法和体系。在审计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造成的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和损失浪费,并通过专门的绩效评估,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建议,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回报。
四是探索对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审计。跟踪审计是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变阶段性审计为全程审计,将审计的关口前移和深化。实践证明,以农业专项资金的走向为线索,采用跟踪审计的方式,能够及时地进行查处和纠正在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中存在的违规问题,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时完工,并且达到规定的标准,审计监督的效果得以体现,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预算执行全方位的健康运行。
五是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合理评价。审计评价不仅仅在于一个事实准确的问题,关键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的事实,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加以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定性。评价的标准应予以明确,在查清审计事项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地判断,评价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在审计报告中进行客观地表述。同时,要建立责任问责和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限期整改,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作者:江苏省盐城市审计局 陈锋)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