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25年后深圳自画像:全球先锋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06:54 第一财经日报

  获当地人大通过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没有“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身影

  本报记者 章正义 发自深圳

  从首次提出官方版的“深港同城化”概念,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目标的确定,一部探讨深圳未来25年城市发展路径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下称“深圳2030”),昨天获得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的“原则同意”。这意味着历时4年之久的“深圳2030”制定工作已正式落定,并首次完成了法定化程序。

  七大策略与“差异化”分工

  基于深圳正面临土地、环境、

能源、人口“四个难以为继”制约的现实,“深圳2030”给深圳未来25年确定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

  对于“先锋城市”的内涵,“深圳2030”的定义是:改革开放与制度创新的先行者;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排头兵;深港交流和区域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领跑者。与此对应,深圳自我设定的功能定位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大都会。

  为此,深圳提出了“差异化”的空间发展策略,即通过对原有十一个城市组团的融合,逐渐演化为城市核心区、西部滨海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部滨海地区五个城市功能地区。同时明确了区域、产业、空间、生态、社会、基础设施、节约型城市等领域的七大发展策略。

  “深圳2030”落定前后

  其实,深圳从2002年3月便启动了“深圳2030”的研究工作,该项目课题组由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的主要学术骨干担纲。

  也正是在2002年底,一篇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帖子在网络上流传,随之掀起了一场对深圳特区定位问题的大讨论。而“深圳2030”正是寻求深圳未来25年的发展路径,因此,“深圳2030”从开始研究制定便备受关注。

  不过,关于特区定位的大讨论似乎使深圳对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加迷茫不定,深圳官方对“深圳2030”的制定和发布也显得较为谨慎,直到2005年初才陆续释放研究成果。

  2005年初,旨在加强深港合作的“深港同城化”概念被首次写进“深圳2030”,使得这一概念在被学界提出多年后首次升级为官方版本。新任深圳市长许宗衡履新后便多次强调“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的理念,开始大打“同城牌”。

  与周边城市融合难题

  将“深圳2030”提升为法定的纲领性文件,显然意在提高其对未来政策影响的持续性。不过,由于区域竞争的存在,也有学者对此表示担忧。

  “这更多像一个研究性报告,其对深圳未来政策的指导性和影响力有限。”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宋丁表示,但它代表了深圳现任决策者对深圳未来的一个把握。

  令他不解的是,在“深圳2030”对深圳自身的功能定位中,已找不见深圳此前曾多次提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身影。“这至少反映出近两年深圳对自身发展定位的摇摆不定,深圳虽然在高新技术和现代物流业上具有优势,但也绝不能忽视金融业在深圳经济中的地位。”宋丁分析说。

  在他看来,影响“深圳2030”对未来政策影响力重要因素在于,25年的长时间跨度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不能忽视深圳正与周边地区经济整合的力量,如深圳的房地产业正向惠州大肆扩张,而惠州的石化项目也正向深圳辐射。”宋丁分析说,“经济的整合会否推动行政区划的调整?虽然‘深圳2030’中有关于区域合作的论述,但缺乏对深圳未来行政区划和经济整合的展望,而这其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变动,都将使其对政策的持续影响力落空。”

  不过,相对于25年的远景规划,“深圳2030”未来5至10年的重点在于提升城市

竞争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