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和面式调控难解经济失衡 二次加息可能滞后执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 01:56 经济观察报

  冯科 周春生/文

  双向失衡

  经济平稳增长下结构矛盾突出,目前中国经济出现了局部过冷与局部过热同时存在的双向失衡,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从2004年中国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一直处于平稳的快速增长,GDP增长维持在10%左右,实际经济增长率还在潜在增长率的范围以内。同时,从2005年以来,消费物价指数温和上升,CPI增长率保持在3%以下。中国表面上处于一种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经济运行状况。200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

  然而,在经济运行上,中国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结构问题。当前既有局部过热,特别是一些部门投资过多,产能过剩的现象;又有总体上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增长缓慢的问题。因此,仍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纠正现存的结构问题,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只是,现在摆在政府面前的是一个特殊的形势,既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的全面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需要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来治理;又不同于前几年经济偏冷和经济紧缩趋势,需要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治理。目前中国经济出现了局部过冷与局部过热同时存在的双向失衡,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和面式”调控

  纵观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政府在对一些行业的发展投资上、判断上存在偏差,存在着反复增减投资的现象,变成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和面师傅

  目前中国经济高增长仍是由高投资引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高位运行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潜藏着较大的危机。中国的投资增长是粗放型的低质量增长,投资的高速增长伴随着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过度污染,能源资源和环保承载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这种增长方式是难以为继的。

  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必然引致高速的投资增长。由于中国行政划分体系和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地方政府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直接推动者。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年,更是激起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挖坑种树,大力建设大型投资项目,使得上半年保持在30%左右的投资增长率也是在我们的预期之中。而地方政府以自我地区为中心搞经济建设,造成全国性的重复建设越来越严重,势必浪费社会资源,降低投资效率。中央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规划进行指导与监督的力度。

  在高速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下隐藏的是区域和行业投资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投资,促进了一些地区和重点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深层次的结构矛盾问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普遍现象,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思想下,基于各地资源禀赋和社会历史发展条件的不同,中国经济板块划分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和东北工业区,这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然而,纵观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政府在对一些行业的发展投资上、判断上存在偏差,存在着反复增减投资的现象。从短期来看,这有利于控制行业发展的冷热,平衡供求;但从长期看来,却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和投资效率的低下。政府调控就变成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和面师傅。

  我们不妨把政府对行业投资的调控称为“和面”调控,而“和面”调控属于典型的短期行为,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

  1996年和1997年,中国出现了电力和煤炭行业的供应过剩,因此为了消化大量的电力,以及化解煤炭行业的不景气,国家一方面控制电力和煤炭行业的投资,另一方面出台政策鼓励高能耗产业发展,以消化当时的能源供应过剩。而当大量的高能耗产业投资建成,开始运营时却出现了电力供应不足以及基础能源短缺的危机,为了平衡供需,政府又通过宏观调控措施投资电力行业和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对煤炭业的调控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997年和1998年前后的上一轮产能过剩调控把煤炭的产量从1996年的近14亿吨降到了2000年的不到10亿吨,结果导致2003~2005年间一些地区出现煤荒和煤炭价格急剧上涨。之后出现的大量投资把煤炭产量推到了2005年21.9亿吨的历史新高。

  目前来看,有关1996年或前后存在煤炭产能过剩的判断很难让人信服,显然当初静态分析的结论低估了市场需求的潜力。2003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电力、煤炭、石油等供应紧张。2006年上半年,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增长45.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5%,目前,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虽然产需基本平衡,但在建规模很大,也存在着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而这些都是“和面”调控留下的隐忧。预计电力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就会出现过剩,届时有关部门是否又放松对高能耗行业的限制呢?

  出口拉动经济阻力加大

  顺差短期难以扭转,但贸易摩擦和

人民币升值限制出口增长

  2005年,中国出口大量增长,大额贸易顺差带来了外汇的高速膨胀,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给中国的外贸经济发展设置障碍。进入2006年,贸易顺差的增势有所缓和,上半年,进出口总额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约614亿美元。但由于中国贸易大部分是加工贸易,贸易顺差将长期存在。

  外贸顺差的增长以及外商投资的增加都会直接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8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实际使用金额284亿美元,下降0.5%。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9411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222亿美元。人民币的升值将影响中国的外贸增长,而接连不断的外贸摩擦也给外贸经济增添了不少麻烦。通过出口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阻力将越来越大。

  改变分配格局 培育中产阶级

  消费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隐忧,培育中产阶级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任务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8亿元,同比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中国的消费增长明显的低于投资增长和进出口增长,内需不足的状况仍未改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上升,居民储蓄也跟着增长。目前,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达世界最高,高达14万亿元,这样的消费能力是很大的。然而,由于财富分配的悬殊,中间阶层的薄弱,使得这种潜在的消费能力无法变为现实的需求,导致内需不足。中国目前的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不仅影响了中国整体的消费需求,也造成了中国部分产业产品价格的畸形发展,比如房地产价格的高速膨胀,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改变分配格局,培育中间消费阶层的发展便成了解决内需不足的关键环节。

  而我们所要培育的中间消费阶层正是目前都在议论的中国的中产阶级。而这个中产阶级的组成将更多的由知识分子阶层组成,也就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然而,要培育这个阶层的收入快速增长确实是个艰巨的任务。目前中国的大学生就业率越来越低,白领工人的工资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降趋势。200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38万人,就业率仅为72.6%,低于2004年的80%。而近几年,刚就业的毕业生平均工资仅为1500元。因此,政府应该更多的关注中国未来的中产阶级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发展机制。

  政府“调高、扩中、保低”的收入分配政策改革,既能够部分解决公平问题,又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在出台具体的税收政策时,如对高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划分过于简单、僵化,可能致使政策执行背离政策目标。

  第二次加息可能滞后执行

  信贷增速过快导致央行加大紧缩力度,随着紧缩政策的成本增加和效果变弱,第二次加息可能滞后执行

  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来自于银行的大量放贷。处于改革和转制关键阶段的银行面对流动性过剩局面,盈利压力陡升,银行的信贷冲动被激发。截至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比5月份的16%有所下降。前6个月人民币共新增贷款2.14万亿元,占央行全年信贷目标的85.7%。信贷增长明显过快。

  随着

汇率体制改革的深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被加强,外汇储备增加过快,最终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大,金融市场出现了流动性严重过剩的问题。

  在流动性过剩与贷款增速过快的情况下,央行在上半年首先采取了加息措施以抑制信贷需求,然而由于中国现行利率缺乏弹性,企业对加息并不敏感,且加息只是增加贷款利率而没有同时增加存款利率,银行放贷的利差反倒扩大了,加息不仅没有有效抑制贷款增长势头,反过来却刺激了银行放贷的欲望。随后,央行接连出台紧缩政策,从供给方面抑制了信贷。向信贷增速较快的银行强制发行惩罚性央行票据1000亿元、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回收过剩的流动性,抑制过快的信贷增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央行也为实施这些紧缩政策付出高额的调控成本,今年1-6月,央行共发行票据18800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25%,央行将为此多付出22亿-33亿的央行票据利息支出。

  而近期提高准备金率使得央行直接冻结了1600亿的储蓄,通过货币乘数,大约间接冻结了6000亿流动性,预计央行将支付利息29亿元左右。

  两项调控措施相比而言,提高准备金率的成本比发行央行票据要低一些,调控的效果则更加理想,从历史上看,准备金率最高为13%,最低为6%,调整后8%的准备金率在1985年以来的20年区间中属于居中水平,仍然有较大的空间让央行从容调节。

  因此在下半年,在投资增长过快难以抑制同时通货膨胀出现较大幅度反弹的情况下,央行可能继续使用提高准备金率或者采取差别准备金手段实施紧缩政策抑制银行的放贷需求,通过加息控制信贷效果不大且成本较高,因此,央行虽然做好了继续加息的方案,会在下半年相机谨慎执行,但短期内加息可能性不大。

  一旦加息,央行可能采取存款利息与贷款利息同时提高的措施,加息的幅度预计为27个基点左右。出现这种情况会使得银行的盈利能力面临巨大的压力,因为存款利息上调一方面直接增加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对债券市场的负面影响可能给持有固定收益债券的银行带来360亿至400亿的浮动亏损。

  央行全面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除防范经济持续出现过热以外,很大程度上是为下一阶段人民币升值提前做准备,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又对央行进一步紧缩经济形成掣肘。

  (周春生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冯科为北京大学经济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洪振挺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9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