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初级产品巨擘展开收购 中国议价能力面临考验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 01:3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胡怡琳/文 初级产品巨擘最近纷纷展开收购。这些在初级产品领域的全球性并购必须引起中国的足够注意——因为这些购并活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诞生足够主导初级产品定价权的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们。 最近一个月以来,全球最大的私营煤炭公司皮博迪能源(Peabody Energy)宣布以13.4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的第三大煤炭生产商Excel Coal Ltd。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之一阿纳达科石油(Anadarko Petroleum)宣布以2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科麦奇(Kerr-McGee) 和西部天然气能源(Western Gas Resources);阿赛洛则接受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米塔尔330亿美元的收购;全球第三大铜生产商菲尔普斯道奇公司(Phelps Dodge)同意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的两家矿产公司——全球第二大镍生产商英可(Inco)和全球第三大镍生产商鹰桥(Falconbridge)。 摩根斯坦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对本报说:“这种地区间的并购目的是针对中国。因为并购将影响到买家和卖家之间的议价能力。越少的卖家,对双方而言,谈判议价能力的差距就越大。” 在石油、天然气、钢铁、铜、镍和钼等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初级商品领域,很少有像铁矿石一样,出现寡头企业垄断行业,并拥有制定价格的能力。但如果这种并购持续下去,是否也会在其他资源领域重演铁矿石的状况? 1996年,中国钢产量首超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随着产量放大,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也节节攀升。由于国内铁矿石的产量和质量无法跟上,中国从2001年起开始大量进口铁矿石。就在这一年,巴西淡水河谷通过收购成为世界第一大矿业公司,力拓收购澳大利亚北方矿业坐上第二把交椅,力拓和必和必拓合并成为世界老三,矿石产业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在当时并没有重视这一重大的变局。从现在来看,甚至没有提出相应的措施。当时中国担心的是:加入WTO以后,国际上的廉价铁矿石大量涌入,该怎样招架。事实证明,2005年-2006年的铁矿石涨价谈判中,中国钢铁业分散的格局在最终谈判中完全处于下风。他们之所以能够形成定价权,主要是因为这三大铁矿石供货商掌控了世界铁矿石海运量的70%以上。 显然,缺乏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洞察和应对,让中国的决策者犯了许多致命的错误。“对于自然资源价值的潜在限制问题,十年前就在中国开始讨论,但随之并未产生有效的行动。这显示,中国的计划并不好,即使有那么多的部门机构都宣称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出规划。”一位学者在给本报记者的邮件中如此表示。 谢国忠最近的一份名为《中国争夺初级产品定价权需要长期战略》指出了这种风险:“中国的许多行业都在扩充产能。化工品、纸张和食用油的进口数据都表明了同一个势头——中国的进口之中,产成品趋于减少,而原材料则趋于增加。出口收入猛增是产能扩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能的扩充增大了中国企业面临的风险。举例来说,豆制品行业的产能扩充就造成了与钢铁工业相同的风险:投资者会抬高大豆价格,因为它们知道中国企业为了偿还借款,必须保持新建产能的运转。因此,中国制造业的产能扩充吸引了大批金融投机者进入初级产品市场。如果投机者相信中国必须购买某种商品,它们就会抬高价格。中国厂商并不擅长对冲风险,总是败在投机者手下。如果新增的一部分产能不在中国,而在其他国家,尤其是自然资源生产国,那么固定投资成本就由它们承担,它们必须出售产成品以偿还债务,这也会压低中国面临的价格。 “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谢国忠说。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