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高增长或引发调控 三大行业面临“打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 09:00 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增速较去年同期快4.4个百分点。然而,市场普遍认为,强劲的增长数据可能引发严厉的紧缩调控措施,未来部分行业如钢铁、水泥、房地产、汽车及电解铝等将明显受压,从而影响到相关个股的未来走势。
 
钢铁业优胜劣汰成主流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过热的经济引发市场对过剩行业紧缩政策的忧虑。申银万国分析师梁福涛表示,目前宏观经济内
外均衡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投资增长过快,内需相对不足。针对内部失衡,政府部门未来的政策重点应该是“行政手段+流动性回收”,具体来说,一是严控项目,对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二是把好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三是货币政策,加息或人民币升值。
 
  梁福涛认为,如果央行出台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则可能对股市、债市构成新的调整压力。调控给钢铁业将带来明显的影响,因为如果下半年投资有所下降,市场对钢铁的需求将迅速回落。
 
  最新统计显示,上半年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20.8和25.8。光大证券分析师赵志成表示,升值将压低钢价,加息将制约企业投资行为,未来优胜劣汰将成为钢铁行业整合的主流。而钢价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优胜劣汰的进行,一些技术落后、规模处于劣势的公司可能逐步会被优势企业“吃”掉,近期宝钢与韶钢及邯钢之间的并购题材就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在钢铁股后市的投资机会方面,赵志成看好G宝钢、G太钢、G酒钢和G武钢等个股。
 
水泥业区域龙头有机会
 
  近年来,由于出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处于投资高增长时期的水泥行业一度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2005年国内水泥市场需求不到10.5亿吨,但水泥产能已达13亿吨,其中60左右为立窑等落后产能。最新数据显示,本已回落的水泥行业投资又出现反弹。显然,随着产能的增加,一旦工业增长速度逐步回落,市场需求制约增强,业内相当一部分水泥企业将面临亏损、破产的风险。
 
  和讯财经分析师朱旭华表示,即使未来国家出台一系列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目的也仅仅出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行业规划,严格市场准入等目的,而并非简单的规模压缩,不具备规模优势的中小水泥企业未来前景堪忧。
 
  从目前水泥行业发展形势来看,淘汰小水泥已初见成效,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在资本市场上,海螺、冀东等水泥企业也通过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扩大其竞争优势。从发展趋势来看,处于边远地区的一些亏损水泥企业也将不可避免的被实力集团收编。
 
  天相投资认为,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是水泥行业新一轮增长的动力来源,尤其在目前调控预期加强的背景下,外资并购和龙头企业的并购活动将使得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加速小水泥的淘汰,行业龙头的规模增长和具有并购可能的区域性水泥企业或将成为调控环境下为数不多的机会所在。
 
电解铝行业在结构性调整中复苏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有色金属行业的投资出现反弹,这一势头在6月份继续发展,尤其是处于整个产业链下游的电解铝子行业,过剩的产能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该行业不少企业处于困境之中。尽管前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引发投资热的一些结构性和体制性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集中度低仍是电解铝行业的首要问题。
 
  对于本次经济过热可能引发调控对电解铝行业的影响,不少分析人士表示,不必过分担忧。毕竟随着6月份国际氧化铝价格下跌,使得电解铝生产企业成本已开始下降,电解铝行业将在结构调整中逐渐步入复苏阶段。
 
  中金公司分析师丁申伟表示了相对乐观的看法:在电解铝需求依然强劲的情况下,电解铝价格2006年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目前,电解铝价格正在接近短期底部。在中国电解铝企业总数进一步下降至110家后,电解铝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议价能力加强,即使未来行业再次陷入亏损,考虑到电解铝企业联合减产的可能性和执行力,中国电解铝行业再现2005年全行业亏损的可能性已经很小。电解铝行业已处于不断复苏之中,在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丁申伟相对看好G关铝和焦作万方。
王熙喜 倪志豪 每日经济新闻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