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宏调政策磨损 收入分配结构亟待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18:24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定军

  在7月16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举行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多方分析人士认为,4年以来的调控手段面临挑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甚至预测认为,二、三季度的经济增幅将分别达到11.9%和12%。

  业内分析指出,如果要卡住投资过快的源头,即闲置资金过多,储蓄率过高的问题,根本上应该减少企业和政府在宏观收入分配中的份额,政府多做公共服务支出,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银行资金占投资比例下降

  从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

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以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管住投资的政策,似乎没有抑制住投资的过快增长。同时,本轮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的增长,不仅加大了内外经济失衡,消费与投资关系的结构问题也没有好转。

  国家统计局将在18日公布上半年的GDP以及其他各项数字,不过,考虑到消费增幅一般在15%以下,上半年以来投资增长在30%左右的速度,多方预计,上半年最终消费率下降已经定局。

  一季度以来,中央已经取消了地方政府与银行合作进行投资的打捆贷款,并上调了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抑制商业银行闲置资金过多,导致投资冲动的问题。

  事实上,贷款额增幅也在下降。比如央行数据显示,6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947亿元,同比少增706亿元。

  不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持续加快,今年1~6月份,城镇投资增幅达到31.3%。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失效,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与银行的关系越来越趋向减弱。

  李参与的世界银行项目研究发现,最近五六年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最主要的是来源于企业留利和各种折旧,这一部分的比例越来越高。而银行资金占整个投资资金比只有刚刚19%左右,而且还在不断下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中央调控政策磨损率较高也是调控失效的原因。

  比如,中央提出稳健的中性政策,到下边执行成了扩张的积极的政策;中央搞紧缩型政策,最终地方执行的结果是中性政策。

  据悉,目前各地的投资都处于快速上升的局面。比如上半年安徽、河南、湖北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分别达到54%、48%、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20个百分点。

  失衡症结在分配体制

  而解决目前投资与消费失衡问题的根本,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范剑平指出,居民储蓄率高,不敢消费的本质,是公共事业的缺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调整宏观收入分配,特别是要提高居民收入的份额。同时,要调整政府和企业的支出结构,企业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应该把回报劳动者和社会的这一部分上交,作为全民资产,补充到社会保障里面去。

  自从1997年以来,中央财政收入和央企收入大增。其中中央财政税收收入1995年以来年均增长19.50%,增幅高于GDP近10个百分点。

  央企利润在2005年甚至达到6276.5亿元,增长27.9%,占到中央财政收入的20%。而此部分收入,按照世界银行的建议,可以上缴国家充实社保资金,以刺激消费,而不是用于再投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魏加宁也指出,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加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让居民敢于消费。

  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的支出仅1168亿元,占到中央财政收入的3.7%。而据世界银行统计,1998年,发达国家用于社会性公共服务的补贴和其他经常性转移支付的中央政府支出,占中央政府总支出的百分比达到了58%。

  不过上述仅仅是中长期问题,从短期看,新一轮以降低能耗为抓手的调控已经箭在弦上。

  继6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各地单位GDP能耗指标公报,统计局又将在近期公布各地上半年的单位GDP能耗排名。至此,下一轮以转变增长方式,实施

科学发展观的新调控将揭开序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