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河南牛市:1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2%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00:55 21世纪经济报道
河南牛市 动力来自于江浙、广东的民间资金与东南沿海向中部的产业转移 本报记者 杨磊 郑州报道 “这是一个我说不清楚,你听不明白的问题。”当记者向一位河南省官员征询他们前5个月的经济数据时,他这样含糊其辞。 那组刚刚由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确实让人惊讶:今年1-5月,河南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27.34亿元,同比增长45.2%——这是过去11年来的最高点。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3.04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投资626.48亿元,增长48.8%;第三产业投资687.82亿元,增长43.0%。 以至过去的一周,河南统计局每天会接到几十个询问统计数据准确性的电话。 江浙钱袋的倾泻 “这个数字是哪里来的?”当7月14日,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永苏接到记者电话时,第一个反应也是这句话。 对此疑问,统计局的公开解释是,作为“十一五”计划开局的第一年,新建项目的上马必然会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过去5个月,河南新建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前所未有地达到了986.25亿元,同比增长62.3%。 可这似乎依然解释不了河南从三年前就已经开始的井喷行情,2003年以后,河南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都递增至少1000亿。特别是2004、2005这两年,投资增速分别达到34.1%、41.3%——这段时间,正是上一轮宏观调控电闪雷鸣之时。 到了今年,河南依然在加速,如果扣除1-2月份的春节因素,那就意味着,河南2006年开局只用了3个月,就已经接近了2005年上半年的投资总额。 奥秘或许在于民间钱袋的倾泻。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5月份,全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670.95亿元,同比增长82.3%,占城镇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五成,达到50.5%。 在2005年,民间资本的贡献大致已达45%左右——当地官员说,那一年年中,河南省长李成玉曾带队赴浙江例行招商,短短数天居然落实了140亿元左右的资金。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贷款的比例反而在同步下降。2005年河南国内贷款和预算内资金共占21.3%,比上年降低5.9个百分点。到了今年1-5月,国内贷款仅增长0.7%,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为16.8%,比上年同期下降6.4个百分点。 这一升一降,突显出一个事实——民间资本是支撑河南投资浪潮的主力。这或许能解释河南的投资热为什么几乎不受宏观调控下信贷紧缩的影响——和安徽的政府驱动下的投资热潮不同,河南更多依靠的是民间商人的钱袋。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研,大量的投资来自江浙、广东的民间商人,来自东南沿海向中部腹地的产业转移。 河南浙江商会的人士估计,这几年涌入河南经商的群体中仅浙江商人就达43万人。这些人频频出资开发河南的煤矿和基础设施项目,并带来了沿海地区的转移产业,如纺织、化工等。 “纺织业需要大批的熟练工。这几年河南籍工人从东南沿海各省回流家乡的态势十分明显,为东部的产业转移准备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大军。”河南浙江商会的一位人士介绍说。 另一个吸引南方商人的因素是河南大片廉价的未开发土地。当地开发区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河南的平均地价大概是江浙的三分之一,“比如巩义的工业用地,比温州一亩便宜15到25万。” 内需的挑战 除了速度,经济的另一面是规模。 河南的专家也认为,作为后发省份,河南、安徽这些地方以前的基数比较小,资金比较容易把它们“炒”起来,投资增长的高幅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比如,前5个月,河南的房地产投资增速超过80%,看上去很厉害,但总量只不过130亿元左右——在北京,这可能只是一个大型项目的投资。 或许基于这个认识,在河南当地,几乎没有人认为目前的投资增速有什么问题,省长李成玉也在多个场合中说:“河南的经济是健康稳定的。” 当地官员曾预计,河南2006年全年的固定资产投入有望突破5000亿以上。 但北京的一些学者还是担心。他们认为,一方面民间投资比例的持续加大,是否会影响宏观调控下信贷政策的效果;另一方面,这是否会掩盖地方内需的可持续问题?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的数字,2006年第一季度该省46个省直管县(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41.9个百分点,该局结论是:“显示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 对于拥有1亿人口的河南,一个原本十分庞大的市场来说,消费的疲弱无论如何不是件鼓舞人心的事——由于缺乏足够的居民消费拉动,河南高速增长的投资可能最终难以为继。 因此,河南官员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投资高潮如何才能持续? 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产业转移和城镇化。 今年1月5日,河南省产业集群工作会议在濮阳召开。会议上,一份《河南省产业集群调查报告》,确定了省内18个市的143个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集聚着6﹒27万家企业。 对于河南来说,产业集群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等同于“投资集群”。在记者接触的发改委、商务厅等部门中,相当多的官员都认为,打造产业集群将推动东部产业向河南转移,从而能够支撑河南未来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城镇化也被寄予厚望。按照河南省规划,要在2020年实现城镇化率50%的目标。这意味着,在今后15年内,城镇化率每年必须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 根据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的测算,要确保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投资总量平均每年必须多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这就是说,未来15年内,河南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持续放量。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成了河南确信自己固定资产增速十分合理的一个现实支点。 这最终构成一个令人难以琢磨的现实:内需的市场尚未拉动,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已大步前行――学术界人士担心,如果长此发展,河南将只能持续加大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用以消化之前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形成的产能过剩局面,“与固定投资增长不力相比,固定投资增长过快一样会带来压力,比如过剩压力。” (特约记者林阳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