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关注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20:06 金时网·金融时报

  刘文超

  随着粮棉市场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由此所引发的政策性收购资金信贷风险日益加剧。农发行必须把防范和化解政策性信贷风险提到一个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抓,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范和化解工作。

  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表现形式

  (一)环境风险。自组建以来,农发行封闭管理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处于不断变化中,伴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农发行的信贷工作重点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变化,但是信贷风险却始终存在。

  (二)改制风险。几十年计划体制的固有弊端,“老人、老粮、老账”等问题突出暴露出来,在人员分流资金来源等改革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借改革改制之机逃废、悬空银行贷款债务和挤占挪用信贷资金支付改革成本的现象呈直线上升态势。

  (三)经营风险。当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正常经营风险。面对信息瞬息万变的粮棉市场,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销售结算不再局限于“钱货两清”,容易形成新的结算风险。二是非正常经营风险。

  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成因从

  上面信贷风险表现的形式来看,目前农发行信贷风险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政策因素、企业改制因素,又有经营和管理因素;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具体而言:

  (一)政策性因素。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资,粮棉生产一直是国家制定粮棉政策的基本目标,也是粮棉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这种政策性先天不足,削弱了企业对粮棉成本的核算意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特别是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粮棉经营风险出现,由过去政策性因素形成的信贷风险便凸现出来。

  (二)粮食购销企业管理体制落后形成信贷风险。长期以来,粮食购销企业承担收购定购粮和保护价粮的政策性业务,享受财政补贴,僵化的管理体制使企业吃惯了国家大锅饭,缺少资金管理意识,造成国家政策性资金被挤占挪用,使信贷资金存量风险居高不下。

  (三)政策性银行管理缺陷,造成信贷风险。作为政策性银行,不管粮棉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农发行对贷款对象、贷款用途没有选择权,这种信贷业务的单一性,决定农发行难以建立相应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造成监管被动,削弱了农发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能力。

  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风险管理学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要根据干部职工信贷风险知识匮乏的实际,组织干部职工有针对性地学习风险管理知识,不断增强风险管理观念。

  (二)运用信用等级管理,防范信贷风险。尽快运用和实施信用等级管理,对于开展信贷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实施有效资产抵押,减少信贷风险。开展对粮棉购销企业有效资产的抵押工作,真正发挥其对信贷资产的风险防范和保全作用,是现阶段信贷风险管理的重点。因此,在办理有效资产抵押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两项原则:一是最大限度保全信贷资产的原则,选择企业优质资产办理抵押;二是抵押手续真实、合法、有效的原则。

  (四)参与企业改制,用足用活信贷政策。当前,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要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必须把握两个重点。一是积极参与支持企业改制。根据粮棉改革改制特点,加大渗透力度,掌握企业改制进程、规范企业改制行为,落实贷款债权,减少并杜绝企业借改革改制之机,悬空、逃废信贷资产的行为;二是正确处理贷款投放与信贷风险防范的关系。企业购销市场化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金供应主渠道,相反,增加了贷款的选择权。因此,要认真执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在加强对企业老账、老库存监管的基础上,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支持企业利用推陈出新、等量对冲等手段,改善库存结构,提高库存品质,降低库存均价,盘活存量资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