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促进经济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09:06 金融时报

  自去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时至今日,在初始调整的基础上,人民币对美元已累积升值3.5%左右。在这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有贬有升,最高到达1美元兑7.9908元人民币,最低到达1美元兑8.1128元人民币,弹性明显增强,这不仅反映了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而且初步发挥了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

  我们看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更大了,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外汇市场改革与发展步伐加快

  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需要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增强市场决定汇率的力量。而中国的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想更好地适应浮动汇率,也需要外汇市场有足够的深度和丰富的交易产品。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参与市场的机会有所增加。包括扩大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的主体和交易范围,允许银行自主定价,增加货币掉期等避险产品,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即期市场,同时允许银行之间开展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等。

  同时,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增强了市场因素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提高了外汇市场的流动性。今年2月9日,中央银行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试点。3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达成协议,中国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以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交易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汇率和利率产品。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的进一步接轨。

  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方式多样化

  汇率弹性的增强考验着企业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盯住美元的背景下,中央银行承担了大部分汇率风险,企业只需做好产品成本控制、产供销研发等工作即可,其整体的风险和收益相对固定,不用考虑汇率风险,但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呈双向波动状态,且升值走势明显,直接导致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由于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幅度和累计升值幅度不大,没有超出预期的升值范围,且1994年以来一直遵循的"可控原则下人民币有序升值"的政策预留了适应与管理汇率风险的足够空间与时间,因此,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基本处于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我们注意到,企业在普遍使用贸易融资和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汇率避险的同时,其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呈多样化趋势。部分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应对汇率波动,如改变贸易结算方式,增加预收货款和非美元货币结算比重、适当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挖掘内部潜力和降低产品成本等,汇率避险方法更加多样化,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也逐渐增强。

  商业银行抓住机遇拓展市场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市场发展的加快,人民币远期交易的主体和交易范围相继扩大,外汇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相继推出,加上放松外汇管制等配套措施的出台,拓宽了汇率的金融避险渠道。各商业银行抓住机遇,在积极引导客户增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认识的基础上,加快业务创新,大力发展相关金融产品,努力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避险保值产品。

  据了解,各商业银行加强了对汇率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从业务运营机制、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再造和完善,制定了汇率风险的应急预案,密切监控客户的现金流量和还款能力变动情况,有效管理和防范汇率变动造成的潜在风险。

  个人外汇投资多元化

  就个人而言,对汇率变化和预期其实是更为敏感的。个人外汇资金相对于机构资金,受国家宏观政策及外汇监管本身的约束较小,灵活性更高,因此,对各类价格信号的反应极为敏感。

  由于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使得个人外汇投资渠道趋于多元化,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大部分风险规避类型的个人一般选择保留一定的外汇储蓄以应付出国

留学、旅游等家庭用汇支出,少部分金融意识较强的个人则选择通过各种外汇实盘交易、外汇理财产品分散投资,规避风险,实现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我们也注意到,个人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目前还趋于简单,部分资金流向高风险、高回报领域。

  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仍比较狭窄,汇率风险尚小且易控制,但随着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的推进,各类经济主体将面对愈来愈大的机遇和汇率风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类经济主体如何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提高风险意识,学会运用各种避险方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汇率避险能力;商业银行如何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政府及有关部门如何继续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外汇市场建设,为各类经济主体规避风险提供有效渠道,引导各企业主动适应汇率变化,适当运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依然是我们未来所面临的课题。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