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四大难题困扰中国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01:07 中华工商时报

  □新华社记者 陈二厚 姚润丰

  投资高位增长供求严重失衡贸易喜忧参半降耗不容乐观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时过年中,随着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的陆续公布,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引人关注。透视这些有喜有忧的热点,可以看出宏观经济运行轨迹和下一步调控的走向。

  投资热度难减信贷推波助澜

  虽然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还没有明确的数字,但前5个月30.3%的高位增长,却是近年来少有,也使得这一“老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当前“投资热”中确实有正常因素。但冷静分析不难发现,中央投资增幅虽然翻番,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却一直不高,地方项目比重依然占九成左右。同样是前5个月,地方项目投资增长了31.3%,中部、西部地区投资加快尤为突出。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过热行业的投资本已回落,又出现一定反弹。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金融机构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783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超过七成。

  金融界人士表示,信贷过多投放,是当前银行流动性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的表现。目前银行体系增加流动性的因素较多,面对巨额存差余额,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扩张增加盈利的动机较强。

  高位增长的投资和过多投放的信贷相互交织,相互推动,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权威专家指出,虽然我国经济的基本面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好势头,但这种在信贷支撑下的投资过快增长,尤须警惕。

  产能过剩成

宏观调控重点之一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6月底表示,2005年底我国已形成炼钢能力4.7亿吨,还有在建、拟建能力1.5亿吨,而2005年钢的表观消费量3.5亿吨,即使考虑到未来需求的增长,供求也严重失衡。

  不仅钢铁行业,水泥、电解铝、焦炭、煤炭等产能过剩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还进一步加剧。因此,对产能过剩的调控不但不能削弱,更需要一场“攻坚战”。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个别企业还认为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经济界权威人士指出,一定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否则不会有竞争,但如果产能严重过剩,或有严重过剩趋势,而预警和调控不及时,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局面一旦出现并扩大,经济运行将出现巨大波动,到那时候再进行调控,必将酿成更大损失。

  8000亿美元贸易总额有喜有忧

  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值创了新高,达79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贸易顺差达614.4亿美元。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外贸的快速增长令人欣喜,同时也更需要清醒。在庞大的外贸总量背后,我国出口质量和效益不高等深层次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要获得长足发展,加快贸易结构调整、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已迫在眉睫。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日前用3个转变对外贸发展战略作了诠释:一是出口要从数量扩张型转向数量和效益同步发展,重在以质取胜,二是从“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转向有保有压、鼓励与限制并重,三是从重视出口、追求顺差转向重视进口、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

  

能源消费增速快于经济增速

  上半年在能耗控制方面,确实有了些进步,但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测算,如果今年经济增长率为9%,要实现节能降耗4%目标,给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只留下5%的空间。而从上半年情况看,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超过经济增长,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目标的实现,相当困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在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70%的情况下,如何使企业真正有动力去推动节能降耗,已经成为关键。必须着力改变能源价格扭曲的问题,加快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让多耗能者多付代价,才抓住了促进企业和社会节能的“牛鼻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75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