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要让农民吃得好住得好 山东北大荒追梦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 10:11 新华网

  新华网济南7月15日电 山东“北大荒”追梦新农村

  新华社记者王汝堂

  天上是飞沙,地上冒荒碱,东营市长期被称作山东的“北大荒”,在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突破的同时,东营市近年来按照“小康文明”的目标寻求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昔日荒凉落后的“北大荒”,正在走向“民富、村美、风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民:吃得好、住得好,精气神还要好

  东营市通过文明信用工程将近70亿元资金送到农民手中长期使用,农村经济发展有了底气,农民的腰包逐步鼓了起来,但农村的现状与农民的理想生活仍然差距明显。

  广饶县稻庄镇闫口村一位年轻妇女站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对记者说起几年前村里的卫生状况:“大街上、胡同里,原来都是柴堆、粪堆、垃圾堆,一下雨脏水横流,我到城里打过工,最羡慕城里的卫生条件,每天生活在脏乱的环境里,挣多少钱也觉得没意思!”

  不仅生活环境差,文化生活也匮乏,封建迷信、陈规陋俗以及难以处理的邻里矛盾,都让农村生活缺少精气神。针对农村实际,东营市从2003年起在全市农村开展“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按照“民富、村美、风正”的总体目标,引导农村全面协调发展。

  为给农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东营市对所有300人以上的村庄进行统一规划,硬化村内道路,柴草集中堆放,垃圾集中处理,畜禽集中圈养,推行清洁能源,改圈、改厕、改灶,目前用上沼气的农户已达2.4万户。

  东营市依托城市教育资源搞农民教育培训,近几年培训农民30万人次,60%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了实用技术。农民夜校、综合活动室、业余文体活动队等也在加快建设。小康文明村创建成为东营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截至去年已有178个村达到标准,2007年预计全市1/3的村达到标准,东营市的目标是到2013年把所有农村都建成小康文明村。

  政府: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

  东营市在山东省率先基本实现了“三免五保五救助”:全部免除农业税及附加,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免收集贸市场管理费;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实行贫困学生救助、残疾人救助、自然灾害救助、老年人救助、农村住房特困户救助。其中,为救助农村无房户、危房户,去年建设了1050户,今年又安排了1000户,三五年内将全市无房户、危房户的问题全部解决。

  东营市委书记石军在一次会议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到东营任职后,去了一个叫麻湾的村,老百姓一年收入只有几百元钱,大部分农民家徒四壁,给他们送上几斤面、几斤油,后面还跟着拍录像上电视,觉着汗颜!

  东营市认识到,经济再发展,社会上也会存在困难群体,如果这些困难群体不能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连维持生存都艰难,小康文明只能是残缺的。与其让领导干部逢年过节象征性地访贫问苦,不如建立一种帮扶困难群体的长效机制,新农村应当让全体农民享受发展成果,所以,东营市提出了“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的施政目标,在工作中少些锦上添花,多些雪中送炭。

  河口区的“阳光190”社会救助中心是东营市这一施政方针的明显体现,这个救助中心集中了政府预算、社会捐助、福彩公益金等多方面资金,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将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突发事件和灾害救助、法律援助等集于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困难群体之家”。2003年以来,“阳光190”救助的贫困学生多达2200多人次,发放

助学贷款90多万元。2005年以来,这个救助中心还向75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150多万元救助金。

  据了解,东营市在过去5年时间投向“三农”的资金达到65亿元,其中财政资金32亿元,近两年仅市级财政一年就投入四五亿元。这些钱平均到广大农村仍是些“芝麻盐”,很难催生宏大的标志性工程,但正是这些“芝麻盐”,为落后的农村和困难群体注入了发展的希望,基本实现了“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的政府施政目标。(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