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安徽井喷:宏观调控方向与中部崛起目标二重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 01:41 21世纪经济报道

  范利祥

  一公里的路程,开车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在,对于在合肥的南二环路上奔波的“的哥”们来说,这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被挖开的路面到处是土堆和石渣,路口两侧大片的老房子,有的已成废墟,有的正被揭去瓦顶——合肥街头到处是拆迁景象,平时一向冷清的南二环路,如今因此而拥堵不堪。

  合肥,这个如今正经历有史以来最激烈扩张运动的城市,光是今年第一、第二批开工的19条道路,就要拆迁沿线房屋100多万平方米。

  也正由此带来市政投资的“井喷”。官方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前5个月,合肥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17%,增幅高居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之首。

  这只是整个安徽今年以来投资放量的一个缩影。

  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省规模以上项目和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26.6亿元,同比增长50.4%,远远高于同期全国30.3%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我们的投资增幅在全国位居前列。”安徽省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傲兰说。

  官方的说法是,安徽正步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投资期。

  而民间的说法更添了些评书的韵味——安徽现任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省会合肥的市委书记孙金龙,民间称之为“两条金龙、一座金山”,言下之意,“三金”会合,自然生机勃勃。

  井喷式投资

  从安徽省统计局的报表上看,今年以来,安徽的投资增长呈加速跑趋势——第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42.3%;1-4月份,增长51.4%。

  宏观调控之下,安徽的投资增长是否过快?

  合肥的个案或许有助于说明一些问题,因为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的分析,一季度合肥投资已占到全省的30.7%。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中,“仅合肥市就直接拉动23.8个百分点”。

  在合肥政府的计划里,未来5年,全市年均投资规模被拟定为900亿元,投资项目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今年一年之内,要新建改建40条市政道路,第一、第二批开工的19条道路,要拆迁沿线房屋100多万平方米。

  显然,合肥的投资井喷,政府的驱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对安徽的投资高增长也有相当的解释力。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安徽省省长王金山提出“工业强省”战略,到2010年,安徽全省GDP要超过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5年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

  政府的“导演”角色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几天前,安徽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了一个会谈纪要,主题是共同推进安徽电网建设发展。

  根据这个协议,今后5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向安徽电网建设投资达334亿元。再加上省内技术改造、城网改造和农网建设,累计新增投资将达到437亿元。

  除了促成中央企业在安徽的投资,安徽省一些领导还一道进京,分别拜访了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老总,并进行深入会谈。

  从一季度来看,安徽省国内贷款到位150.2亿元,同比增长45.4%。“安徽国有企业今年在固定资产上的大幅度投资,主要是得到了银行的支持。”一位安徽官员介绍说。

  于是,马钢500万吨薄板、奇瑞汽车零部件、10万吨铜板带、阜阳华润电力、田集电厂、顾桥矿井、沿江高速公路、铜九铁路、合宁铁路、合武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今年先后开工。上半年,安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达80%左右。

  “一季度,安徽在建和新增重点项目投资直接拉动全省投资增长37.7%。”安徽省统计局官员说。

  而最近的消息是,国家开发银行准备再向安徽提供政府信用额度内的政策性贷款400亿元,用于各类项目的投资建设。

  “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

  在宏观调控的大气候下,安徽的投资如快马加鞭,对此,安徽人似乎有自己的理由。

  “这是客观冷静的做法。”这是王金山省长在多个场合最常用的一句话。

  安徽省政府一位官员认为,前5个月,安徽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份额仅为3.44%,“总量并不大”。安徽人均投资水平也相当低下。前5个月人均投资水平不到江苏、浙江的一半。“即使在中部,也比河南低2个百分点,比湖北低8个百分点。”

  “安徽投资结构趋向合理,投资运行质量良好。”7月13日下午,安徽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凌力对本报记者说。这也是安徽省统计局对外界质疑的一个正式回应。

  “从总体上看,上半年安徽各投资主体增长势头相当均衡。”7月13日晚,安徽省政府一位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解释。他的依据是,前5个月,全省国有经济控股投资增长40%,外商、港澳台投资增长51.8%,民间投资增长62.6%。

  按照安徽官方主流意见的解释,去年以来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是各路投资者看好安徽的大背景。

  “人家外商主要是冲着安徽的土地、人力等成本比较低而来的。”王傲兰认为,同时,从省里到下面都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

  在安徽各市县,一支支招商小分队迅速组建。光是合肥,招商小分队就有460支。这些小分队直扑沿海地区。

  从行业看,安徽今年新开工项目70%集中在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采矿业等五个行业;前5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66.9%,直接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6个百分点。

  “这些行业普遍被资本看好。”王傲兰说。

  而在不久前安徽的一个招商引资推介会上,长沙民企远大集团总裁张跃来到合肥,对投资安徽的基础设施很感兴趣。

  王傲兰也肯定了民间投资高幅增长的合理性。“这说明安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有所增强,自主增长的态势良好。”

  “下半年仍将高速增长”

  投资冲动的背后,是这个中部大省在持续20年的“滑落”之后的反弹。

  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年广久的“傻子瓜子”,中国改革之初,安徽曾以敢为天下先名扬中外;四大米市之首的芜湖,华东最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铜矿,世界级学府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的资源基础在中西部各省中相当不错。在建国后的前30多年里,安徽的经济地位一直保持在全国第十四五名左右,属中等发达省份。

  可是,“自80年代以来,安徽在全国的位次逐年往后靠,人民生活水平与全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各项排名在华东和中部地区均为倒数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离富裕最近的贫困省。” 一篇题为《安徽,不要让你的孩子再失望了!》、署名“皖南怪书生”的文章在网上慷慨陈词,引发安徽人的广泛热议。

  “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城市开始,消费品改革从一般性竞争行业开始,安徽一直沾不上边。”安徽省政府一位研究官员神色凝重地说,作为一个能源大省、农业大省,安徽“要抓住中部崛起这个难得的机遇。”

  “不加大投资,不保持一个增长速度,安徽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这一看法在安徽官方和民间都有相当代表性。

  “安徽要靠大投入,促进跨越式大发展。”这是安徽省领导近期反复强调的观点。

  就在记者到达安徽的7月13日这天上午,一个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小范围会议正在召开。

  “下半年,安徽投资额度和增幅将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在会上,一位安徽省直部门负责人乐观地估计。

  “按照这个投资速度,这个目标(指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绝对能提前完成。”安徽省发改委一位官员也表示。

  不过,在安徽,对当前的投资形势有所忧虑的人也是有的。

  “合肥、芜湖和

马鞍山3个市完成投资占到全省的52%左右,少数地区的高增长从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大多数地区投资水平不高、增速不快的问题。”安徽省统计局一位人士认为,这将导致安徽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即便是王傲兰,也对安徽在能源产业投资自有资金的匮乏表示担忧。他认为,这对安徽实现“变资源大省为资源强省”的战略目标不利。这体现在:

  安徽能源投资过多地依赖省外资金。比如阜阳华润电力、田集电厂、凤台煤电一体化等重大能源投资类项目,没有一家是安徽本地企业控股。

  投资过多依赖能源这一块,容易导致“荷兰病”,遏制其它工业的发展,还会导致人才外流和大量的环保问题。

  安徽大力上马电力项目,“按这个速度,两三年内,肯定会出现产能过剩。”

  还有专家认为,国家电网、电力等公司利用安徽煤炭资源大力投建电力项目,会更加巩固其垄断地位,并进一步带来物价上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3,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