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广大农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 10:24 中国财经报

  ———访财政部部长金人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需要思想、理念创新,需要制度、体制保障,同时也需要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日前,记者就财政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问题采访了财政部部长金人庆。

  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财政承担着重要责任。请您谈一谈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为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国内需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财政部党组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增加投入,引导放活,更好地加强农业基础,改善农村状况,增进农民福祉,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广大农村,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具体说来:一是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建立健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二是积极改善农村的、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也包括改善乡村环境。三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促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四是运用财税政策和财政投入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搞活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动力。

  问:2006年财政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进展如何?

  答:在前几年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基础上,2006年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更大,措施更实,广大农民得到的实惠更多。

  一是切实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财政部门进一步增加“三农”投入。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比上年实际执行数增加422亿元,增长14.2%,高于中央财政总收入、总支出的增长水平,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21.4%。

  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使9亿农民每年减轻负担约1250亿元。为此,中央财政每年将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782亿元,地方财政也将安排相应支出。目前,中央财政今年安排的782亿元转移支付资金已经拨付各地。

  三是加快“三项”补贴政策的落实进度,并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资增支实行综合直补。扩大粮食直补资金规模,今年预计达142亿元,良种补贴资金达40.7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6亿元。针对柴油等农资涨价问题,结合国务院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精神,中央财政又增加125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预计在6月底前能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积极研究探索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制度。同时,中央财政安排资金85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补助力度。

  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十一五”时期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将分别累计新增投入1258亿元和924亿元,合计约2182亿元。2006年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预计中央财政新增投入约102亿元,地方财政新增投入38亿元。在今年春季开学前中央财政下达免教科书、学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资金64.66亿元,保证了春季开学的需要。4月初,又下达了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专项资金28.36亿元,5月底以前分两批下达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资金15亿元。

  五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2006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市、区),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中央财政相应安排资金47.3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将于近期拨付地方。同时,加强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缓解特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六是积极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投入。2006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中央财政预算内基建投资和国债项目资金达300多亿元,主要用于农村六小工程建设。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达105亿元。

  问: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家很关注,请问财政部将采取何种措施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答: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一些地区依然存在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为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2005年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开展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效果不错。今年财政部准备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5月份,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国已有160多个县(市、区)正在开展以县为主的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财政部也准备整合一部分支农资金,并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选择一部分县(市、区)开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目前实施方案已经拟定,试点将于近期启动。

  二是严格预算编制和执行。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体系,研究农口事业单位经费保障方式;严格界定项目类别,推进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程序,加强预算审核;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推进绩效考评工作。

  三是强化支农资金管理。加强支农资金运行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包括建立健全农业财政资金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改革和完善项目立项管理,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公告制、专家评审制等制度,建立项目库制度;规范资金分配办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金财工程建设,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级报账等管理措施,强化资金运行监管。加强资金的监督和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问:近年来,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财政部门在“多予”、“少取”方面采取了很多具体的措施,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请问,财政部门在促进“放活”方面有何考虑?

  答:实施“三减免三补贴”政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少取”已经变成不取,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和财政支出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多予”的力度也将会越来越大。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着力促进“放活”,推动农村各项改革,激活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一是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二是积极运用财税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和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推动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促进土地市场发育,严格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缴纳和使用管理,确保土地收益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民间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进一步推进城乡就业制度融合。逐步形成由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要素配置机制。

  四是积极支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国家、社会、企业和农民多方参与的自然风险共同抵御机制。

  五是逐步推进农村其他各方面改革。包括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