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商务部品牌万里行 > 正文
 

厦门要从外贸大市转为外贸强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 17:5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由国家商务部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品牌万里行--厦门行”将于7月10日至13日在厦门举行,7月11日,“品牌万里行--厦门行”暨首届两岸品牌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叶重耕介绍了厦门品牌建设方面的经验,问题和未来品牌工作重点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创建厦门经济特区以来,厦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
成就。厦门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7%,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21.1%,长期平均增长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5年,厦门经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30亿元,增长16%;工业总产值2092亿元,增长19.9%;财政总收入209亿元,增长18.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3亿元,增长23.2%;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85亿美元。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发展目标,实现了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同时,社会事业莲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厦门名列第9位。

  “十一五”期间,厦门初步确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财政总收入达450亿元,年均递增16.5%以上。中央把“支持海峡两岸发展”明确写入 “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更加凸显了

福建的地位和作用,也对厦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厦门要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更好地发展厦门经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

  厦门近年来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有厦华彩电、夏新、厦工装载机、金龙大客车等10项产品被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

商标7个,中国出口名牌4个,福建省名牌产品66个,福建省著名商标104个。厦门市还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4个(全省7个),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6个。并且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成效,包括:

  一是促进了经济发展。2005年,在全市28户产值超10亿元工业企业中,有14户为民族品牌企业,其中产值超百亿元1户;50亿元-100亿元1户;20亿元-50亿元8户。75户获得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称号的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4.8%,完成的产值和为社会贡献的税收分别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6%、48%,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是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厦华电子、

夏新电子、厦工股份、金龙联合汽车、金龙旅行车、银鹭食品、正新橡胶、通士达照明等一批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企业已成为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厦工工业园、汽车工业城、厦华电子城等项目的建设,不仅将极大地提高名牌产品的生产能力,还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的发展,提高集约化生产的水平,为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供了平台。

  三是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2005年,拥有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38家企业完成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63项,其中1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2项达国内领先水平。

  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足。二是市场竞争主要依靠价格和质量。厦门工业虽然拥有一批国际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但由于国际名牌产品的创新研发主要在境外,中国名牌的创新研发受到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的限制,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仍以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为主要手段。名牌产品的利润趋薄。

  三是自主出口品牌偏少。厦门市拥有自主出口品牌的企业只有二十多家,品牌商品占全市出口总额不到1%。以人口和经济总量衡量,是外贸大市,但不是外贸强市。

  下一步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品牌工作:

  一是壮大名牌群体。建立和完善企业争创名牌的运行机制和社会保障支持体系。

  二是加快自主品牌产品的规模扩张。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利用名牌产品影响力,加大投入力度,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拓展新领域和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有实质性的进步。

  三是提升外资和台资在厦门投资企业的经营层次。通过继续引进和巩固现有,争取到2010年时,国际知名品牌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提升生产经营层次。

  四是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方式。要树立“适用性”质量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质量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中那样的单纯僵硬的技术参数标准,而是用户的实际需求。各类企业都要在产品促销、宣传、价格定位,特别是在服务方面认真研究对手,实行自己独特的超越对手的做法。

  五是塑造优秀的城市文化。发展品牌经济需要文化底蕴。要在发展品牌经济中,逐步形成崇尚成就、追求卓越的精神,树立敢于与最强者竞争的意识,真正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