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的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16:5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维权机制是工会履行基本职责、做好维权工作的基本保障。多年来,在维权机制建设中,各级工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基本机制已初步建立,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有的地方在维权机制建设中,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建立,轻落实,工会维权机制还没有有效地运转起来。有的地方集体合同签订率很高,但履约率很低。有的单位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但职代会的职权落实不了,使维权机制成了“花架子”。为了提高工会维权成效,切实把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好、实现好、
发展好,当前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要明确

维权机制建设的目的。各级工会要深刻认识到建立和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
和谐社会
的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维权机制建设摆到工会维权工作的首要位置,下大力气把它建设好、完善好。

  要注意维权机制的层次性。工会维权机制不是单一层面的,而是多层次的。地方工会要注重宏观层面的维权机制建设,如源头参与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劳动法律监督制度等。基层工会要着重微观层面的维权机制建设,如

劳动合同制度、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等。并且要把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上下联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劳动关系的不断变化,工会维权机制的形式、内容、体制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开辟新的路径,不断采用新的手段,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始终保持工会维权机制的活力和生命力,适应工会维权工作的需要。

  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经济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工会维权机制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各级工会应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按照突出重点、不断创新的原则,创造富有特色且行之有效、形式多样的维权机制,切忌照抄照搬。

  要重质量,讲实效。工会维权机制建设,既要有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上的标准。建设维权机制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是为了发挥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所以,要把作用大小和实际效果如何作为衡量维权机制建设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

  要实现维权机制规范化。要加强工会维权机制的制度建设,把重要的、成熟的维权机制和有效的做法,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章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纳入法制轨道,依法予以规范。同时,工会要建立健全工会内部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维权机制建设的操作流程和实施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要加强指导和监督。上级工会对下级工会维权机制建设要从理论上、政策上、信息上、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可以选树一些先进典型,推出一批有工会特色的维权品牌,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点带面,推动维权机制建设的发展。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维权机制的有效运转和充分发挥作用。

  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工会建立的维权机制是否完善,是否管用,应当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要看形式、看数量,而且要看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能否真的发挥作用,能否取得实效;不仅要听汇报、看材料,而且要实地考察,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了解维权的真实情况。特别应当建立职工群众评价机制。职工群众是工会维权的对象,是工会维权的受益者,他们最了解情况,最有发言权,应当定期组织职工对工会的维权效果进行评议或者测评,以他们的满意度作为最主要的评价依据。

  要实行激励与约束制度。上级工会应当对维权机制建设实行激励和约束措施,并形成制度。对维权机制完善、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工会组织,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维权机制建设落后、作用发挥不够、职工群众不满意的工会组织,应当给予批评教育,督促改进。特别是对一些不履行维权职责、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甚至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会干部,应当依法通过民主程序予以撤换、罢免,从而推动工会维权工作开展,树立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7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