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宏源或引资里昂 中投证券两种打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 14:18 经济观察报 | |||||||||
借壳宏源或引资里昂 中投证券两种打算 本报记者 黄利明 北京报道 成立不到一年的中投证券一直在筹划自己的另类重组之路。现在,可行的方案有两种,选择宏源证券借壳上市,或者是引入里昂证券等外资股东,但这些,都还处于艰难商议中
牵涉其中的三方都有自己的考虑。 对于6月份才结束重组、人事初定的宏源证券来说,并不愿意因此再进行一轮人事调整和波动。 但这其实也被认为是建银投资在寻找合适的退出模式。引入外资,可以借机将持有的证券牌照卖出一个好价格,比较符合建银投资和中投证券的心意,但这种方式却有违监管层对合资券商谨慎放行的思路。 宏源收购 2006年5月中旬,宏源证券建银投资进驻重组。中投证券两位员工被抽调至北京参与相关事宜,包括该公司一位副总,历时一个半月。 在随后的内部讨论中,宏源证券与中投证券合并、注入上市公司的方案均有提及。但由于现实的操作难题,关于中投证券资产注入却无法达成任何协议。最终建银投资以5.34亿元获得宏源证券40.07%的股权,紧接着,建银投资与凯迪投资又分别对其注资24亿元、2亿元。此时,宏源证券净资产接近33亿元。 建银投资的思路是,宏源证券通过定向配售的方式,将中投证券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但这一计划的难点在于,宏源证券2004年业绩处于亏损状态,没有再融资资格。 如果宏源证券采取直接收购的形式,那么,由于中投证券未获得创新类资格,以及刚刚成立,盈利能力有限,因此宏源证券的投资者是否接受这样的收购,也存在较大疑问。 仅从理论上而言,在宏源证券现有净资产近33亿元的情况下,收购一家净资产为14.7亿元的中投证券,其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一旦建银投资下定决心,宏源证券将可以先收购中投证券,在合适时机再进行融资,以弥补其中的资金支出。 据悉,在鼓励券商间并购的大背景下,这也是证监会比较支持的方式。 然而,按此计划,建银投资所持有的牌照价值将因此很难体现。 同时,宏源证券内部的阻力也存在,因为如果两方完成并购,面对建银投资的嫡系部队中投证券,刚刚变更管理层的宏源将面临新的人事变动。 对上述收购计划,宏源证券高层表示,“这是还没有谱的事情”,因此无法置评。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要给予新股东更好的回报。 事实上,市场上关于中投证券借壳宏源证券上市已有传言。深圳一家持有宏源证券流通股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此前听说过相关消息,但具体如何,并不清楚。 引进外资 据了解,中投证券内部比较倾向合资计划,现在最新的想法是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再考虑是否上市的问题。 2005年底,中投证券就开始与里昂证券商谈重组事宜。此前,里昂证券已经参股华欧国际33%的股权,但一直未获得完整的投行牌照。 5月,里昂证券CEO乐民信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虽然受到股权比例的限制,但里昂证券依然比较有兴趣投资国内券商。“当然,国内的券商要先解决资金流失问题,在没有解决之前我们不可能投资。”他说。 2006年年初,双方初步达成协议,中投证券出让51%的股权,里昂以现金支付的形式接手。但最终该重组方案并未获得证监会通过,双方合资事宜随之一度停滞。不过,中投证券并未完全放弃该合资计划。 建银投资总裁郑之杰曾经公开表示,建银投资将向“运用资本金职能”转型,促进参股券商彻底改造。“银行业改革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能够拓宽资本注资的渠道,而且更有利于改善公司(券商)治理结构,有利于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 因此,中投证券内部人士说,借壳宏源证券上市的方式离建银投资期望的退出方式有较大距离。为中投证券引入外资股东,则被认为是最好的退出选择,在获得基本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券商牌照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知情人士表示,中投证券将在近期获得创新类券商资格。此后,中投证券的牌照价值将进一步显现。因此中投和建银一直在力促完成外资股东的引进工作。 但这一方式明显有悖于证监会对证券业谨慎开放的思路。 证监会机构部的人士此前曾向本报表示,在高盛和瑞银进入之后,证监会就面临着各种质疑和压力,市场说法也比较多,因此在外资放行过程中显得更加慎重。 (本报记者李骐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