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挪用616万元捐资助学金用于发放教职工福利、奖金的广州市执信中学,以及存在同样问题的协和小学及有关人员已经被立案调查。据7月5日《信息时报》报道,广州市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了这两家学校的乱收费以及挪用助学金发奖金问题。
看来,问题主要出在“挪用”上。助学金的管理本来有着严格的制度。在接受社会捐资中,学校只是代替教育行政部门向自愿捐资助学的学生家长收取捐资款项,并给学生家
长开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捐资助学票据,各学校要将所有捐资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及时足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由政府统筹安排,重点用于改善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助学金本该起到增加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的良好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助学金却摇身一变成为少数学校的敛财工具,助学金也成了部分人腰包中的奖金。
然而,问题又不仅仅限于一个“挪用”。在助学金的问题上,百姓多有抱怨。比如,按规定,家长向学校交助学金本应该是自愿的,但在不少学校,助学金几乎成了每个想让孩子入校的家长必掏的“入门费”,而多数家长为了孩子考虑,往往息事宁人,交钱了事。家长们更没有勇气去追问交给学校的钱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家长们也没有其它渠道得知这笔钱去向如何。事实上,这种变了味的“自愿”交费,已经为事后助学金的滥用埋下了隐患。
到了上缴财政这一环,既然助学金多半来自近乎强制的收费,而家长对于助学金政策也知之甚少,一些学校大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让上级部门查无实据。于是,打着助学金旗号聚敛的资金没有走入财政的阳关道,反倒进了学校“小金库”,成为一块可以肆意瓜分的肥肉,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可见,如不严加监督,助学金很容易异化为教育腐败之源。而要确保助学金用到该用的地方,除了要严管挪用行为之外,主管部门更要在助学金的收取、上缴、分配的整个流程,睁大监督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