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利用规划延期上报国务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00:3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各方意见不统一,建设用地和城镇化用地的指标分配成争论焦点 见习记者 叶建国 北京报道
“场面热烈,与会各方对规划纲要中一些指标设置争议依然很大。”参加了6月29日举行的土地规划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当日的会议上,各成员单位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5-2020)》(送审稿)(以下简称:(《纲要》(送审稿))原则性通过,但争议依然很大,最后的决议显示,“《纲要》(送审稿)将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报国务院审批”。 此前,按照既定日程,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修编工作6月底之前完成,并上报国务院。 据悉,有些部门用地需求难以满足成了争议的焦点所在。 规划中对各地建设用地和城镇化用地的指标分配成了争论的焦点。 “十五”结束,我国的耕地保有量已经减少到了18.31亿亩,而18亿亩耕地保有量成为这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一个坚定不移的前提。也就是说,在规划期间,全国的耕地减少面积最多只能为3100万亩。 按照国家战略要求,到2020年,我国GDP翻两番,人口达到14.6亿,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实现。各地在用地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在所难免。 “各地出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总是希望能够获得多一些建设用地的指标。”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的一名处长告诉本报记者,“各个地方总是想各种办法说明自己的特殊性,通过各种渠道的沟通来争取较多的指标。” 国土资源部统计的各地上报预测材料显示,各地规划期间要求建设用地净增长的总量超过了13500万亩,远远大于3100万亩,“无论如何也是满足不了的”。 在6月初举行的土地规划修编工作座谈会上,气氛亦十分热烈。所有的地方代表都表示,未来5年当地GDP增长速度比国家确定的7.5%要高,其中大多是两位数。所以都希望当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减少一点,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城镇用地规模再增加一点。 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新的用地高峰。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规划期内各项基础设施用地需求总量超过300万公顷。其中,公路用地预计需求大于200万公顷,年均约为1997年~2004年年均增量的1.8倍;铁路用地预计超过20万公顷,年均增长是1997年~2004年年均增量的2.7倍。 土地规划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胡存智表示,针对相关用地指标衔接的问题,对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等用地部门进行重点调研达30多次。胡存智是国土资源部规划司的司长,这次规划修编是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 事实上,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直遭遇质疑。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是我国确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后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对前一轮土地规划的粗糙、简单、缺乏约束性等的指责一直不断,而且,全国各地对规划中确定的用地指标的随意突破的事情多有发生。 在本次规划修编的过程中,指标被确定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两种。约束性指标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等,以指令性方式下达,不得突破。预期性指标包括园地、林地、牧草地等。对于修编工作,中央高层也一再强调,要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领导上来。 纵然是这样,有关人士认为,规划的制定依然难以摆脱部门利益的干涉,而且,规划最后被各地突破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各市、县对自己的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和基础研究工作报告上报的积极性并不高,所以,不得不发文催促。 “目前,我还没有接到来自国土资源部的反馈意见。”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教授张凤荣对记者表示。张在本次土地规划修编中,承接了“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建设研究专题”。6月30日,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纲要》(送审稿)已经延迟上报国务院了。他将听取其他方面的意见,并对自己专题所涉及的规划内容做出一定的修改。 各省的用地计划指标分解依据 1. 1997~2005年历年建设占用耕地情况; 2. 各地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情况; 3. 1999~2005年历年土地利用计划下达情况; 4. 2004年各地土地资源状况; 5. 地方财政收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6. 各地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7. 各地建设用地使用效益状况 8. 各地人口状况; 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 10. 各地违法用地情况; 11. 各地1999~2005年补充耕地计划和实际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情况; 12. 各地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上报的2006年土地利用计划建议。 来源:国土资源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