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新政:影响汽车业整个链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11:31 工人日报 | |||||||||
7月1日,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是颇为重要的一天。因为就在这一天,三项有关汽车行业的新政策开始实施——根据入世承诺,我国汽车进口关税降至底限25%;汽车“双碰”安全标准正式执行,新车不能“双碰”达标,将不予申报审批;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付诸实施,我国1亿多辆机动车都要购买“交强险”,并按其条款规定支付保费可获得赔偿。
降低关税或引发降价 7月1日起,按照中国加入世贸后的承诺,我国对进口车整车关税和进口零部件关税进行最后一次调整。其中,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税率由28%降至25%,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16.4%降至10%,达到历史最低。 这次进口汽车关税税率下调是我国第9次调整,距离上次为半年时间,并且此次实行的进口汽车关税税率也是今年降幅最大的一次。 “与其说对价格影响有多大,还不如说它对进口车市场的标志性意义更贴切”,业内专家称,由于此次关税的调整幅度很小,在价格上变化肯定不大,而且到目前为止,关税之外的其它因素对进口车市场影响已经超过了关税的变化,如汇率、国内中高档轿车的价格变化等。 中国进口贸易中心的吴先生认为,本次进口车整车关税3%的下调,对于30万元左右的中小排量车型会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毕竟在这个价格区间进口车的工艺技术、安全性能是国产车无可比拟的。此外,他认为进口零部件下调至10%,必然进口车的维修费用也会有所下降,会吸引更多的人选择中小排量的进口车,因为这部分消费群体的收入属于中等偏上,他们在国产车和进口车之间“徘徊”,所以价格变动对他们的购买倾向影响比较大。 这次关税调整可能会拉开今年下半年的汽车销售价格下降的帷幕。汽车销售生产商面临激烈竞争,国泰君安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欣说,此次关税下调3个百分点为降价提供了空间,更重要的是给了“销售商一个降价理由”。汽车行业销售存在“前高后低”的规律,“一季度是汽车销售的旺季,下半年销售量一般都比上半年少”。7月份以后,汽车销售提前进入了秋天,如何为汽车销售再注“强心剂”?降价无疑是一个简单而直接的办法。 业内人士也认为关税调整,使那些依赖进口配件的合资国产车的成本有望下降,对国产车的价格会有影响,加之车市淡季的到来,预计国产车的价格将出现一定幅度价格下降。实力较强的企业很可能会有所动作,并影响整个车市。 但是,问及关税3%的下调会不会为进口车市销售带来利好时,北京宏伟奔驰的销售人员说,“该买的自然会买,几万元的价格差异对这些消费人群几乎不产生影响。” 互联网上一个“此次关税的下调是否会影响您的购车计划”的调查显示,有41%的人选择观望,待车价稳定后再说。同时,也有网友表示出了悲观的态度:“光降关税有何用?现在进口车的大项目,25%关税和25%增值税两个加起来就到50%了,还有30%大排量消费税及其它小项目的费用和纷繁的入关手续。要用上价廉物美的进口车依然遥遥无期。” 这种看法得到一些业内人士的赞同,福建中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敬和说:“关税下调对进口车价格肯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他认为,关税下调只能使进口成本下调,但不会立竿见影地体现在市场终端价格上。影响进口车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外币汇率的浮动对最终价格的影响最甚。因此,即使关税的下调致使进口车价格的略微下调,只要汇率稍往上浮动就可将这部分价差消耗殆尽。 华夏汽车城进口部经理段辉说:“关税下调对大排量车价格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远不如新消费税和汇率变动对价格的影响大。” 他表示,新消费税实行前进口经销商猛赚了一把,但在新消费税实施后,各经销商的日子显然不再那么滋润了。于是,就有了部分车型价格的下滑,7月关税的下调对此前就选择降价的车型的影响就更小了,甚至没有什么影响。其实,对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整体价格的平稳。 “双碰”标准为安全把关 “双碰”即《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侧碰)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后碰)两项标准。新车上市前必须通过“侧碰”和“后碰”强制性标准,否则不能列入发改委汽车产品公告。而在产在销的车型则将有近三年缓冲期。已上市的车型如目前满足不了“侧碰”和“后碰”标准,可在2009年1月18日之前的“缓冲期”内改善产品,达到标准。 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车内乘员的致死率明显高于正面碰撞,虽然国家为此颁布了《汽车乘员碰撞保护》GB/T11551-89等一系列条款来划分汽车安全的标准,但因为没有强制执行力,一直没有引起汽车厂家的足够重视。“双碰”标准的实施,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国要真正实现汽车社会的前提条件。 因此,业内人士表示,“双碰”标准实施标志着国内汽车制造业备受“溺爱”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意味着汽车安全被提高到更重要的地位。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新车频出,但实际上,有些车辆根本没有做过碰撞试验,其安全性能达不到国家要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国内厂家的产品来看,部分自主品牌的乘用车产品和不少自主品牌的SUV,暂时还达不到侧碰和后碰强制性标准。而这些产品,却一直在市场上销售,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双碰”标准实施后,它们要么尽快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要么只有退出市场。 而国内某汽车企业技术负责人则认为,“双碰”强制性标准施行后,有些小车肯定不能满足要求,“此次侧碰和后碰标准的出台,对汽车企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2004年6月1日,《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实施,当时引发了平头微面退市潮,现在舆论大多认为合资企业达标没问题,对一些自主品牌汽车能否达标有所怀疑。而这让自主品牌企业很不满,纷纷表示将会通过“双碰”测试。 据统计,在天津汽车技术中心进行摸底碰撞试验的车型中,不能达到“双碰”标准的车型占到20%左右,而厂家会进行车身加固,或者加速进行更新换代。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主任张金换透露,暂时不能通过双碰试验的车主,可以利用缓期的这段时间加固车门内的吸能防撞梁、AB柱、车顶篷等位置来提高车辆在碰撞中的安全性能,后碰标准则可以通过更换油箱位置达到。 从7月1日起所有申报的M1类和N1类新车型都必须通过侧碰及后碰检测,否则新产品将无法获得国家许可的生产目录,更无法进入市场销售。对此,合资企业表现得非常自信。一家合资企业公关部的工作人员甚至表示,侧面碰撞与后部碰撞标准肯定所有的车型都能通过,就像2004年开始实施的正面碰撞标准,“你见过哪款车型不能通过正面碰撞的”。 “交强险”强力出击 “交强险”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条例》规定:“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此间评论认为:“交强险”的推出,终于补上了新交法“保险公司先行赔偿”无法落实的这一块“短板”。此外,保监会有权要求保险公司从事机动车强制险业务,也有权力限制未经批准者从事此项业务,从根本上解决了“不保”和“滥保”两种现象;以保险费率作为调节手段,对遏制违章、降低事故,也会有积极作用;“交强险”规定在强制险限额之外、肇事车逃逸等受害人难以自救的情况下,可通过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为受害人垫付费用,充分体现了“弱者优先,生命高于一切”的文明理念。 7月1日“交强险”开始实施,与之配套的商业三责险和车损险的条款和费率则于6月30日“露面”,其中,北京地区普通家用车的商业三责险费率为671元保5万元,1年以下普通家用车车损险基础保费为539元。 有媒体调查结果表明,“交强险”作为影响车市的一个因素,对当前车市低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普通消费者还是非常在意用车成本不断增加的现实。“交强险”出台加重了消费者对消费环境的不良预期,其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多表现在心理方面。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购车计划。 一项针对广州市民和车主的最新调查显示,由于可能增加用车的成本,车主们对新“交强险”的认同度低于计划一年内购车的准车主,也有多达四成的准车主表示,“交强险”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购车意愿。 对于车主和准车主们来说,“交强险”意味着每年必须支付一项固定成本。调查结果显示,准车主们对“交强险”的认同度要高于已经拥有汽车的车主们。近六成(59.6%)的准车主认为“交强险”的实施比较或非常合理,车主方面这一比例则不足46%。另外,只有5.8%的准车主不赞同“交强险”这项新的举措,而27.5%的车主认为“交强险”不尽合理。针对未来一年内有购车意愿的准车主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56.9%的意欲一年内购车的市民认为“交强险”对自己购车的影响不大,仍旧按照原计划购买汽车;43.1%的打算一年内购车的市民则表示“交强险”的出台对自己购车计划的影响很大,可能会重新考虑原来的购车打算。 几位汽车销售公司的老总都认为,尽管很难作出定量的描述,但“交强险”对车市销售,特别是对低价位车销售的影响是明显的,并将持续一段时间。 另据了解,随着“交强险”的施行,保险公司已开始打起了服务战。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保险公司是想通过提高“交强险”的服务水平来吸引客户投保公司的商业三责险和其它车险,商业车险才是保险公司的利润增长点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