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转移支付立法破题 专家推崇公式化管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01:56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陈黛 发自北京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财政部等部门正在研究起草财政转移支付法,该法律将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责权划分等财政基本问题。同时,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财政转移支付法列入本届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

  先于立法,财政部的转移支付程序和制度改革已经启动。

  “增加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并提高各项转移支付的透明度,让财政转移支付从分配到使用过程以及使用效果,都能一目了然。这是今后财政转移支付的改革方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研究员对本报记者表示。编入预算无条件

  6月底,国家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审计报告,让财政转移支付的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比例过大,不透明、不规范,这个问题提了好几年,应该引起财政部的高度重视。”在听取李金华的审计报告后,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贺铿在会上发言表示。

  贺铿认为,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改变,资金使用效益得不到提高,中央部门对下面的一些事情管得太细、太具体,又有那么多单位去管,就出现了重复交叉、资金浪费和“跑部钱进”等现象。

  国家

审计署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由于中央预算年初没有将中央补助地方支出分解到地区和项目,而且省本级预算编报的时间早于全国人大审查批准中央预算的时间,这样,地方政府在编制预算时难以对中央补助资金,特别是专项补助的数额做出预计。另外,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不强,致使将近一半的专项资金游离于预算和人大的监督之外。

  对20个省(区、市)的审计调查显示,2005年本级预算编报的中央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仅为上年执行数的47.7%,2006年也才达到52.5%。

  如果专项转移支付的计划早一点下达到地方,早点编进地方预算,是否就能够被监督了?“事实上,无论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还是专项转移支付,都应该要求地方全部完整地编入预算,这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刘尚希表示。程序化改革

  此次审计中还发现,参与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部门多达37个。有37个国家部委拥有转移支付的权力,自然出现了“跑部钱进”的怪现象,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自上而下批来的,这部分资金既然没有进入预算,也就脱离了人大的监督,地方政府甚至根本不知道资金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中央财政分配的239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中,有41项存在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涉及资金156.37亿元;有65项没有管理办法或管理办法未公开,涉及资金705.89亿元,占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20%。

  “现在的专项太多,要慢慢收缩,慢慢整合,这是一个明确的方向。要逐步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并且将这两种转移支付的程序规范化、制度化。”刘尚希说。

  刘尚希认为,程序化改革就是尽量用公式来计算,这样地方能够提前知道自己能够得到的金额,也能提前编入预算。“不能用公式计算的也要有严谨的分析认证工作,要做好前期工作,让资金分配合理,用得有效。”

  “转移支付的程序透明了,用钱单位也就能够自我约束了,在全社会的监督下,就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下违规使用资金。”刘尚希表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