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国家审计转向宏观调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 09:38 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晓午

  编者按:公众瞩目的《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终于在6月28日发布。不过,在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宣读完洋洋洒洒的审计工作报告后,多数人期待的审计风暴并没有到来。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为何如此“风调雨顺”?审计署摒弃了“国资看门人”的定位了吗?审计报告为何给出了很多宏观调控建议?国企改制和国资流失今后能否进入审计报告
?本期新闻访谈将为您一一解读。

  这种审计风格非常冷静和理性。“风暴”虽然小了,审计力度和深度却在加大。——赵雪媛

  投资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审计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审计。——廖洪

  国家审计已经深刻介入到宏观调控中了,所以本次审计报告的一些新内容可以说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风向标。——马光远

  国家审计完全可以依据《审计法》对国企改制和国资流失等问题进行审计,但这涉及到统一的安排协调问题。目前已经存在资产评估这一环,还没有国家审计这一环。——崔振龙

  “风暴”虽小、力度加大

  《中国经营报》:我们发现,与去年相比,本次审计报告似乎有些过于“宏观”和“平静”。老百姓期待的震撼人心的违规清单并没有一次性公布,如何评价这种“反常”?

  崔振龙:在人们心中,审计报告似乎更像是一份“审计清单”。听审计报告,似乎就是为了看谁上了清单,有哪些违规具体个案。应该说,这种理解有些片面。

  今年没有这样做,不是因为怕得罪人,或者审计力度小了。不列清单的主要原因是,审计长向全国人大的报告重点是预算执行情况,主要是报告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金融领域不属于财政资金,所以今年金融审计不作为本次报告的重点。当然,审计下来的违规行为不是说就不揭露了,审计署有配套措施,就是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那些重大问题,都会在例行的公告中公布。

  赵雪媛:今年的审计报告反映了国家审计取向的一个重大变化。现在审计工作报告的重心,不在于列出有多少的违规资金,曝光哪些大企业的问题。本次审计报告的重心转向整体性的把握,例如对审计问题原因的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这种审计风格非常冷静和理性。“风暴”虽然小了,审计力度和深度却在加大。

  审计职能转向为宏观调控预警

  《中国经营报》:前两天,审计署公告了“农行违规贷款”的审计报告。本次国家审计工作报告中,又以较大篇幅通报了开发区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的审计问题。对于这些经济和投资热点的审计,说明了什么?

  廖洪:这说明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与宏观调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农行”审计结果显示,2004年农行违规发放贷款276.18亿元,违法犯罪涉案金额86.84亿元。与以往比较,这个数字是相当高的。

  目前银行贷款增速过快成为宏观经济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一季度的新增贷款额已经超过全年新增额的一大半。大量的贷款流入了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这造成了经济热度的上升和泡沫的形成。现在公布农行的违规贷款问题,表明国家审计署已经高度关注这个问题,这将起到抑制违规贷款的作用。

  另外,开发区建设在过去二十年时间内,都是经济建设的一个样板。但现在国家审计署对开发区财政税收政策进行审计调查,并以相当大的篇幅在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披露,非常罕见。

  审计工作报告还特别提出,下一步有必要在逐步规范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的基础上,将现行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转变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看来,国家审计已经触及到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调整的领域了。

  马光远:从这次审计工作报告来看,国家审计已经深刻介入到宏观调控中了。所以本次审计报告的一些新内容,可以说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风向标。

  本次审计报告严历批评了地方政府在开发区的土地出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为“招商引资”,2003年至2005年6月,87个开发区中有60个违规低价出让土地7873万平方米,少收土地出让金55.65亿元。一些地方甚至在国务院明令禁止低价出让土地的情况下,采取先按国家规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再返还土地出让金或者给予财政补贴等手段,变相低价出让土地。

  这种对地方政府的严历通告无疑是一种警告,只不过以前是通过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等主管部委传达,现在则通过国家审计这个新管道来警示地方政府,这种警告无疑更严历。

  从质量审计到效益审计

  《中国经营报》:我们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在这次审计报告中所占内容也较多,这次审计的34条高等级公路,建设总规模5324公里,概算总投资1662亿元。国家加强对于这种大宗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未来是否是一种趋势?

  廖洪:从本次的审计情况看,报告认为项目管理得到加强,工程质量总体较好。审计抽查已建成的9个公路项目,未发现重大质量问题。

  而在投资效益方面,审计抽查已竣工通车一年以上的20个项目,有14个项目平均实际运营量只有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值的60%。这意味着高额资金投入后,实际投资回报是远低于预期的。所以区别于以往对于高速公路质量的审计,近几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审计和绩效审计了,现在只是一个开始。

  在本轮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火车头,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放大。但在这种粗放的固定资产投资推动增长下,中国经济极易造成经济过热。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加快转型,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将会成为未来审计的一个重点。

  《中国经营报》:新审计五年规划中提出,国家审计将从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将起到什么作用?

  廖洪:我认为,投资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审计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审计。以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作为效益审计的突破口容易出成效,并能带动其他领域效益审计的发展。这可以侧应中国经济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型。

  国资审计:被遗忘的角落?

  《中国经营报》:与去年比较,除了央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外,审计工作报告对国资领域的审计内容明显少了。但近两年来,舆论和民众非常关注,在国企改制和转让过程中所出现的国资流失如何监管。为什么国家审计遗忘了这个热点?

  马光远:对于央企和国资领域的审计,国家审计署一直在进行,只不过所占比例不高。审计署毕竟人数有限,仅高速公路和银行的审计,工作量就已经很大了。所以包括国有资产流失、垄断企业福利腐败等舆论比较关注的国资领域,基本未在审计报告中体现。

  《中国经营报》:国家审计不能介入国企转让、国资流失的领域吗?

  崔振龙:国家审计完全可以依据《审计法》对国企改制和国资流失等问题进行审计,但这涉及到统一的安排协调问题。在目前的国企改制和国有股转让过程中,已经存在资产评估这一环,还没有国家审计这一环。也就是说,只要国资转让的两方当事人通过独立中介机构做出资产评估后,就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交易。国家审计并不是这一转让交易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所以国家审计无法介入每一件国资转让的交易中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