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南沙是老天爷留给广东的宝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 15: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朱宗文 实习记者 徐炜旋 广州报道

  “除壳牌外,珠三角在产业价值链上迅速攀升,在珠江三角洲的另一处,英国石油正在南沙运作一座石油和化工产品码头。广州正着手大规模扩张重工业项目,方法是将钢铁、造船、港口设施和其它重工业项目从市中心转移到南沙。丰田(Toyota)也同样决定在南沙设厂。”

  5月31日,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汤姆·米切尔在《世界工厂开始转型》一文这样写道。他还在文中指出——“南沙是广州南部的一个区,是广东省重工业开发战略的另一个侧翼。”

  就在之前的5月12日,广东省政府和中国石化集团以建设广州石化南沙厂区的名义向国家发改委上报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核准报告,科威特炼油项目落户南沙“只欠东风”。

  就在一年多前的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州市南沙区,2005年9月30日,南沙正式挂牌成立。

  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涌现出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水平高档次的项目。如已投产的广州

丰田汽车项目拥有丰田最大的总装车间;中国最高水平的热浸镀锌生产线的广州JFE40万吨热镀锌钢板项目;中船集团投资45亿元、年产300万吨的造船、修船项目;新加坡建华兴、瑞士龙沙、日本新石油等投资的一批石化项目,而一旦科威特广东炼油项目落户成功落户南沙,无疑将为南沙石化产业锦上添花。

  南沙的使命

  “结构偏轻”一直是广东工业的软肋所在。

  在过去五年,广东在产业结构上一直注重由轻型化向适度重型化调整。

  实际上,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广东省重工业已取得突破性的发展,2005年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48:52转变为43:57。重

化工业被认为2005年广东经济中一匹
竞争力
突显的“黑马”,进入50强的6家重化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达92.2%,利润总额是上年的近3.7倍。

  按照国际发展经验,重工业化是经济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基于这种认识,广东省做出了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战略调整,对于以外向型轻工业经济为主的广东省来说,这是一次“补课”,也是一次“补钙”。

  “从地理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来说,广东重工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核心的地区载体。而南沙就是整个珠三角制造业升级的重要依托。”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广汉对本报说,重工业在布局上较轻工业更呈集聚化,目的是获取规模化、集中化、联合化、协作化等外部效益。

  南沙,这片曾被称为番禺“西伯利亚”的滩涂小镇成为这个载体并非偶然。

  “南沙是老天爷留给广东、广州的一块宝地。”张德江此前对媒体说,南沙不仅是珠三角的枢纽地带,更使广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港城市。

  根据南沙区“十一五”时期规划布局,南沙将出现五大组团: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深水大港为依托,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造船工业,形成现代物流和造船工业基地的龙穴岛组团;重点布局和发展钢铁、石化等工业,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钢铁工业基地和石油化学工业基地的万顷沙组团;重点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发展第三产业的地区综合服务中心组团;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重型机械装备、精细化工和石化仓储物流业,形成汽车产业基地和重型机械装备工业基地的黄阁综合工业组团;重点建设中国科学院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南沙资讯科技园,发展光电子、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组团。

  南沙区区长马文田对记者分析,南沙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沙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广州通往海洋的门户,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此外,南沙交通便利,海上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航空方面,周围有广州、香港、澳门等国际机场。南沙水运岸线资源丰富,因此,南沙地区自然也就成为了广州城市“南拓”的前沿,成为了广州实施新发展战略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

  “南沙还有日益完善的体制和政策优势。实施区划调整后,南沙地区既有国家级开发区功能,也有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南沙地区又有行政区功能,可以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确保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此外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开发,南沙已经形成了较为牢固的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这将成为南沙未来发展的坚强支撑。”马文田说。

  “在珠三角,未来没有哪个地方能比南沙发展重工业更有优势。南沙的整合优势最强。别的地方可能单个项目强,但南沙整体最强。”陈广汉说。

  南沙的作为

  6月7日,位于沙仔岛的广州港南沙汽车滚装船码头建成投产,汽车码头离广州丰田汽车厂区仅数公里,拥有3个深水泊位,能靠泊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滚装船,年通过能力达100万台,一次可停放汽车两万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条件最好的汽车滚装船码头。首批广州产丰田汽车就是在这里装运上船运往上海、天津。

  “以港兴区”是南沙的发展战略之一,南沙正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临港优势,大力发展以汽车、石油化工、钢铁、机械装备、造船等为主体的临港工业。

  “十五”期间,特别是2002年以来,南沙地区经济保持较快持续增长。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3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总产值249亿元,年均增长26.7%;实际利用外资4.05亿美元,年均增长84.9%。今年一季度南沙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2亿元,同比增长24.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75亿元,同比增长86.7%;合同利用外资9966万美元,同比增长53.2%,实际利用外资8509万美元,同比增长31.6%。

  南沙设定“十一五”期间30%的年均增长速度,至2010年GDP预计将会达到750个亿,并建立规模巨大的“港口群”。

  “南沙设立的这一目标是合理的,南沙的产业布局已成型,现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预计三四年内南沙经济产出将有质的飞跃。”陈广汉说。

  在南沙的建设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现已初步形成的七大产业基地。分别是汽车工业、钢铁工业、造船工业、重型机械装备工业、石化工业、粮食工业、造纸工业。

  “到目前为止,南沙区各项工作正顺利推进,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广州市副市长、南沙区委书记陈明德说,从汽车、钢铁、造船到机械装备、石化、高新技术以及港口物流,几乎每个产业基地都有大项目作为支撑和龙头。“产业起步、项目带动”发展思路非常清晰明了。

  “我们希望利用一些龙头企业或项目来带动产业链的良性运作。”马文田介绍,南沙新区发展的“四个带动”包括,以龙头项目带动产业、以码头带动物流、以工业带动第三产业和原有企业的发挥带动作用。而一旦龙头项目发展起来,必定对该产业的中小企业形成吸引,从而带动配套项目、环境提供、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为了实现“带动”思路,把“龙头”立起来,广州市政府和南沙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可谓煞费苦心。

  南沙区经济贸易局局长熊文辉介绍说——正在投产中的广州南沙慧视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慧视通讯创始人曹立帆博士是留美的光电子专家,拥有300多个项目专利,其在美国参股的两家高新科技企业都已成功上市。慧视通讯本拟设点新加坡,但在广州市有关领导的努力促成下,2004年最终正式落户广州南沙,并已成为目前南沙高新技术领域三家大型企业之一。

  广东省目前总体上仍处于以轻工、纺织、食品、电子(主要是组装)等行业为代表的轻加工工业为主,以钢铁石化行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以汽车造船技术装备为代表的高加工工业、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集约型工业为辅的多元共存的发展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发展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和长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也存在一个如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问题。

  “目前在珠三角,只有南沙具有发展重化工业需要的港口及其产业布局条件。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南沙,是广东产业调整升级最理想的载体。从南沙依附广州并处于珠三角核心的地理位置看,南沙具有做大做强珠三角龙头城市的广阔空间。”陈广汉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