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三周年:拆除一体化樊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 09:48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王晶 来源:中国经营报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到访吊足了香港人胃口,为期三天的访问直到最后一刻才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公布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礼包”内容。
在6月29日当天的“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发展论坛”上,包括法律、旅游、建筑等方面都有新措施公布。 随着珠三角地区及其他城市港口、物流等方面的迅速发展,港人对香港经济正陷入边缘化的担忧日渐加剧。此前,香港政务司司长许仕仁在出席“中国十一五规划研讨会——香港的角色”论坛上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国家在基建及第三产业上高速发展,香港须努力应对,慎防被边缘化。 而中央政府的连番“大礼”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帮助香港渡过目前的困境。 三年香港获益良多 此次CEPA的新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包括已经取得内地执业资格的律师,可以扩大在内地的服务。旅游方面也在逐步降低港澳旅行社在内地独资、合资的条件,但初期只能在广东试点,允许在广东的香港旅行社先行经营香港团队旅游业务。 另外,在投资便利化方面,包括贸易投资促进、通关便利化、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透明度、商品检验检疫、食品安全和品质标准、中小企业合作和产业合作都有内容被刷新,多个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据了解,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内地共进口港澳CEPA项下受惠货物总值约6亿美元,税款优惠4亿多元人民币;港澳居民在内地设立个体工商户2261户,注册资金1.22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内地对原产于港澳的产品全面实行“零关税”带来的利好,CEPA带来的成绩颇受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中国区域经济协会秘书长陈耀表示,此次公布多项政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港澳和内地会随着CEPA内容的增加而逐渐打破区域障碍。 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出席论坛时表示: “目前,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完成了法律法规修订工作60余项;商务部还采取多项措施,将分销、物流、商业企业、道路运输、建筑工程设计、建筑业企业、无船承运等行业投资的核准工作下放到地方审批,使港澳投资内地更加便利快捷。”另外,廖晓淇还表示,内地各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清理和修改与CEPA不相适应的法规规章。 对此,香港方面参会的人士评价这些举措多少减轻了香港将被“边缘化”的担忧,只有和内地融合在一起,香港才有更多发展的空间。 互访密集引人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在CEPA三周年举行庆祝活动期间,湖南省和江西省先后率团来访。而在7月下旬,根据香港总工商会的消息,山西省省长于幼军也会亲自到访并与当地企业共进午餐。而在6月初,湖北团也由省委书记俞正声带领出现在香港,拜访的密集度颇让人有想象的余地。 从6月25日一连六天的江西省推介会,显然有意安排在CEPA三周年的庆祝活动期间。记者在6月29日的推广会上看到,景德镇等“主打”城市准备了充足的宣传资料派发给嘉宾,希望获得合作机会。 与内地省份的热情相比,香港方面也毫不逊色。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署长卢维思,最近就频繁亮相内地。据了解,香港在前段时间在北京进行的投资推广会已经告一段落,而6月28日转战广州,接着在下半年会向上海和成都出发。 据悉,这四个地方均会设立“投资服务中心”。香港投资推广署在内地布下的这四个点,各司其职涵盖每个省份。卢维思表示,例如在上海就会和金融、律师业等密切联系,而在成都则主攻餐饮业,香港希望把川菜口味的餐馆引进来。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梁百忍认为,外国的一些物流公司,都会利用香港来支援内地的供应链,而且为广东的企业提供服务。而且国际化的资金都是国内企业所看重的,所以在今年他将肩负重任,在华南五省份,为想到香港投资的企业提供帮助。 而卢维思也表示,今年要大幅提高内地企业赴港发展的数量,迄今为止已有50多家企业到港发展,而去年仅有38家。 陈耀告诉记者,内地省份看中的是香港的国际资金及先进的管理方法。但各省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和香港“配对”,而非盲从这股投资洽谈热。不过,陈耀也表示,这样的往来也促进了香港和内地的经贸合作关系。 不能过分依赖CEPA 虽然CEPA只花了三年的时间,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成长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并且多项政策逐渐放开。但也有专家指出,香港不能总是依靠中央“输血”,而是应该发挥原有的优势,提升竞争力。 长期关注港澳问题的中山大学教授郑天祥认为,香港应看到自己的不足。例如港口生产成本高居不下,商人不注重长期投资等等,都削弱了香港的竞争力。但是,仅仅靠CEPA或者泛珠等有利于香港的政策改变窘状还是很不足够的。香港应首先通过自己的努力,自我完善。 不过,郑天祥也表示,虽然香港的营运成本偏高,但香港拥有最自由、最开放的经济体系、健全的法律制度、高效的金融系统以及成熟的国际市场网络。另外,香港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位,作为国际大都市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适合发展非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包括资金密集型和高科技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