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改委拟金融机构试水创投 子公司独立操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 02:32 财经时报 | |||||||||
崔帆 在政府部门的推波助澜下,商业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将成为风险投资业新的叩门者,这意味着一个新型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已初具雏形。 《财经时报》独家获悉,目前,央行正在与国家发改委商议制定金融机构进入创业投
与此相关的细节已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分管部门着手草拟。 金融机构进入创投业的动力始自6月中旬一个重要会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联合召开的这一专题会议,对完善融资体系的问题慎重表态:将尽快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相对于专业的创投公司而言,银行、券商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可谓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但在政策和利益的双重驱使下,这些金融机构纷纷向创投业示好,望借此机会带来新的盈利契机。 有关专家提醒,金融机构应理性对待创投业,盲从极易引发金融风险。在初期介入创投业时,需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加强与专业风险投资机构的协作。 独立操作 《财经时报》从央行研究局市场金融处获悉,虽然年初已经在政策层面上准许金融机构进入创投业,但对实际运作设立了准入门槛。 央行要求金融机构在进入创投业前,需报批成立完全独立的控股子公司,该子公司的业务必须与现行金融业务完全分隔。 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规模将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部门,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拟定。 央行此举措是基于创投业“成一败九”的法则。众所周知,创投业的风险高且难以控制,若不将风险隔离,极易引发金融机构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现有业务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在其背后还隐含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央行研究局金融市场处的负责人坦言,央行欲借此增强金融机构的信用独立性。 因为长期以来,央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风险成本的最后买单人,在一定程度上反复充当了金融体系“救火队”的角色。 从向券商提供数百亿的再贷款,到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等,这些都直接削弱了央行的信用独立性。 央行的过度援助,不但不利于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提升,反而会诱发金融机构的恶意经营行为。 争先示好 《财经时报》了解到,目前多家金融机构在政策和利益的双重驱使下,为跻身创投业而“蠢蠢欲动”。 平安集团(2318.HK)决定在内部专设“三板”部门,并新组建一家投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欲与科技部成立创投公司。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金融机构对创投业的热情大涨? 新成立的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的相关人士认为,金融机构对创投业的青睐是因为看好其良好的业绩回报。以中科招商为例,其投资的项目年收益率均超过20%,平均增值空间在三倍以上,这将会为苦苦寻找资金出口的金融机构,带来新的盈利契机。 就目前金融机构而言,商业银行的存款连创新高,《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止到3月末,商业银行储蓄存款达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8.2%。 倘若政策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创投机构,不仅是“泄洪”出口,还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对于券商而言,更有自身特殊的优势,既能为企业提供融资,还能为其提供上市服务,这无疑是券商开展新业务的良机。 此外,2006年一季度,保险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仅为1.52%,同比下降了1.58个百分点。如果将创投业纳入保险公司的资金投资渠道,必将增加投资回报。 谨慎介入 不难看出,政府正在努力搭建一个集国家公共财政支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银行贷款、融资担保等多种方式一体的新型多层次融资体系。 而央行对金融机构的放行,仅能缓解创投业三大难题之一的资金来源问题,而信用体系、税收优惠等问题的解决尚无时间表。 上述央行研究局金融市场处的负责人提醒,金融机构必须理性对待创投业,创投业本身就是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应该是最大风险,需谨慎介入。金融机构的盲从极易导致巨额呆坏账,进而引发金融风险。 该负责人强调,金融机构在进入创投业初期,在规模上应考虑单个的投资项目,并以少量投资为主;加强与专业风险投资机构的协作,尽量通过参股或签订协议的形式,与具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建立稳固的联盟关系。 同时,应注重创投领域的创新,这将直接关系到投资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而最终带动创投业务的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