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商务部品牌万里行 > 正文
 

品牌万里行:老字号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10:45 工人日报

  “国内品牌走向国际化的道路还很漫长。”日前,在商务部“品牌万里行”活动于上海召开的“老字号新发展”座谈会上,一位老字号企业管理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连日来,记者在苏州、上海走访了多家老字号企业,品味这些老字号管理者的酸甜苦辣。苏州:七成老字号被激活规模小缺资金走出区域难

  在苏州这座古城,被原国家国内贸易局和商务部命名的41家老字号企业,70%都处于
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其中有一半的企业开出了分店或连锁店。苏州有如此多的老字号,而且大多发展良好,令记者感到意外。

  据了解,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为老字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苏州旅游地观前地区,聚集了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苏州的老字号企业国有资本已全部退出,企业改制使老字号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采芝斋、黄天源、三万昌等一批老字号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苏州的老字号企业主要的经营范围是食品加工、餐饮、医药等。在市场竞争中,它们有的已开始拓展发展空间,在苏州园区等地建设新的生产基地。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相当一部分老字号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没有连锁网点,有的即使发展连锁店,也局限在苏州周边地区。据了解,目前苏州只有一家老字号企业在上海开了连锁店。

  记者向一经营者询问老字号能不能做大、走向各地时,这位经营者却认为,老字号不一定要做大。走出区域拓展市场,将面临着地区不同,口味不同的难题。

  规模小、经营单一、资金少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苏州老字号企业。一位经营者私下透露,老字号无法扩大品牌知名度的原因还不仅仅是这些,改制后,企业底子薄,因为要贷款购地买房;他所经营的店铺属微利行业,利润低。更重要的是,品牌归政府,改制时没有对品牌进行评估。一旦品牌做大,想把品牌买回来更难了。但他也说,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正在考虑解决这些问题。上海:老字号倚老卖新拓展品牌需解决侵权假冒难题

  在上海“老字号新发展”座谈会上,杏花楼、冠生园、培罗蒙、三联集团、恒源祥等10家上海老字号企业的负责人都谈到了老字号离不开创新发展,实施品牌创新是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

  当有记者问如何把老字号的品牌做大做强、走向世界时,以做西服而驰名的培罗蒙公司的有关负责人闵宝娣回答说,国人崇拜国外品牌对企业打造品牌不利。恒源祥集团副总经理任鲁海则直言,国内品牌走向国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杏花楼总经理杨培民说,老字号、老品牌不能倚老卖老,而要倚老卖新。传统的“DNA”加创意,才能使品牌延续和提升。杏花楼成功地进行了品牌、

商标、产品联动宣传,每年将销售额的2.5%投入到广告和研发上。恒源祥集团副总经理任鲁海认为,老字号虽“老”,依然需要品牌维护成本。老字号的品牌虽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并不意味着老字号可以只产出不再进行品牌投入。他透露,在3至5年后,恒源祥每年至少有2亿元的投入用于品牌维护。如果要提升品牌价值的话,投入就要更多。据他介绍,2006年恒源祥品牌价值高达21.23亿元。

  谈到品牌拓展,三联集团副总经理金云表示,拓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说:“金字招牌人人想用,这使吴良材的老字号纠纷不断。最令企业头痛的是,在上海以外的地区有关吴良材老字号的纠纷接二连三地出现,江苏等地竟发现冠名‘吴良材公司’的侵权分支机构30余家。但由于国家商标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导致了很多异地侵权案件难以处理。”

  冠生园党委副书记胡凯明也诉苦说,他们生产的“大白兔”奶糖在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假冒产品,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9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