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热怕冷 中国宏观调控在经济高位上寻艰难平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11:48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6月29日电 《瞭望》周刊载文指出,“超过30%的投资增速、6.7万个新开工项目、高达468亿美元贸易顺差……”1~5月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出来后,本已持续的经济增速,似乎又被架到了火炉上。如何看待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和调控效果,下半年又将采取怎样的调控策略等,年中之时备受各方瞩目。 文章称,当前,在平衡线上来回起伏的投资增长、冷热兼备的宏观经济,令宏观调控
对于今年的宏观调控,多位研究者都认为,本次调控呈现出沉着、冷静、科学、稳重的特点。更多地借助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针对性强,而且较为温和。 这一特点,从近几个月的调控中可窥见一斑:此轮调控并没有先入为主地判断过热,而是根据陆续产生的宏观数据,逐步采取了一些合理的经济、法律手段加以调节。当一季度数字公布时,政府并没有出台全面收紧的经济政策,只是调高了贷款利率;在4月末5月初,发改委又针对过剩行业集中出台了8个行业的调整指导意见,分别涉及铁合金、水泥、铝、煤炭、电石、焦化、纺织和电力。在调解产业过剩矛盾的同时,更是提出了促进产业升级的长远目标;进入5月后,又集中对问题较为集中的房地产市场陆续出台了多个调控措施,从银根、地根两个闸门入手,平抑房价、调控投机性需求。 而且,在调控过程中,对信贷、土地等手段运用得更加成熟。比如,继4月末调整存款利率,央行又两次发行定向票据,冻结2000亿元资金。接着央行又宣布从7月5日起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接受采访的一位权威人士指出,上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一次性直接冻结1500亿资金。加上3~4倍的乘数效应,至少可冻结资金四五千亿元。 文章同时还写到,对于下半年的调控,有专家认为,还要坚持“双稳健”的政策基调,保持政策的稳定、连续性,调控措施仍将以总量调控、结构调控为主,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展开,并继续充分发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作用,尽可能地多用经济手段。 专家还提出,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为前提来实施。“理性的宏观调控应是在充分地尊重市场力量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合理的宏观调控”。他认为,要做到这一点,要对投资增长的根源进行梳理。(袁元、石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