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征战半年中小企业迎来中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09:02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昨天从上海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获悉,今年上半年,上海中小企业继续加速进入各个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增速稳定。然而,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具体来说,有五道门槛:资金问题、信息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和人才问题。

  今日起,本报推出2006上半年上海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五大问题困扰上海中小企业

  上海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中小企业的数量发展迅速,至2005年年底,全市共有中小企业33.7万户,占全市法人企业总数的99.66%,比上一年增加5.29%;营业总收入超过了3万亿元,为35778.18亿元,占全市法人企业营业总收入的67.54%,比上年增长11.16%。

  据介绍,由于中小企业进入的行业一般门槛比较低,所以竞争非常激烈,倒闭注销的企业很多。上海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年,这与税收优惠政策三年到期有关。此外,还有五大核心问题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方面,真正适合中小企业的产品并不多;由于缺少行业分析和市场调查,所以盲目投资现象严重;由于缺少资金,难聘到高级的技术人才;还有面临管理方面的难题;由于实力差,中小企业在人才资源配置上往往少一条腿。

  跨过这五道门槛,主管部门认为,不仅要加强公益性中介平台的发展,还要鼓励商业性的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见惊雷

  餐饮业

  上海菜向外走闯出品牌特色

  上海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段福根表示,今年上半年上海中小型餐饮企业的发展特色主要有三点:

  1、注重品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餐饮企业开始注重自身品牌拓展,一些如梅园村、小南国、王朝、天天渔港等都纷纷筹划去外省市开分店,这是个好迹象,因为只有发展品牌餐饮,才有可能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而打造品牌则离不开品牌特色、科学的管理、诚信服务、以客人为中心等各个方面。

  2、连锁餐饮发展迅猛。最为典型就是吉祥馄饨,连锁店发展飞快,寻求加盟的人越来越多,连锁模式为不少投资者减少了许多风险,但同时也给管理上带来了一定困难。

  3、众多国外餐饮进入上海。这是今年上半年上海餐饮业发展中的最显著特点,包括如本料理、韩国料理、欧洲餐饮、泰国餐饮等等,今年进驻上海的数量特别多,目前协会已拥有70多家日本料理会员,而整个上海的日本料理店已超过400家,另外,泰国餐饮企业也开始向中国发展,已有好几家企业决定8月份到中国来寻找合作伙伴,与上海现有的几家泰国餐厅不同的是,这些的投资经营者是真正的泰国人。

  此外,段福根秘书长也对目前上海中小型餐饮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概括起来也主要分为三大点:

  1、大部分中小型餐饮的管理仍然非常传统,缺乏科学严格的管理体制,致使企业进步缓慢,难以做大,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隐患。

  2、随着店铺租金、人力等成本越来越高,使餐饮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经营更加困难,致使许多中小型餐饮企业因此纷纷倒闭。

  3、大部分餐饮企业都缺少自身特色,喜欢跟风模仿,虽然这样可以减少短期风险,但是却却很难打开市场,也就更不要提什么影响力了,只有拥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哪怕是小企业,有希望最终做强做大。张娟娟

  证券业

  营业部“丰收”大牛市

  毫无疑问,06年,对中国证券业而言是转折的一年,是告别惨淡经营转而迎来日进斗金的“幸福时光”的一年。06年时间过半,作为证券业的典型经营模式———证券营业部,它们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

  营业部老总:痛,并快乐着

  六月的上海已是高温难耐,但在国泰君安证券牡丹江路营业部营业部一楼的散户大厅里更为“火热”:人头攒动,柜台前排起了长队,中、大户室里更是座无虚席。

  面对如此火爆人气,该营业部的老总却一脸“苦笑”道:“上个月,我们楼下大厅连插脚的地方也难找。想当年,为降低成本,我们甚至考虑将一楼转租出去另谋它用。现在,为了减轻现场的压力,我们一直大力鼓励客户回家进行电话或是网上交易,但还是有这么多人!”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痛,并快乐着”吧!

  全年超额完成任务成定局

  谈及实际经营状况,该老总表示,上半年行情逐步转暖,尤其是五月份,一个月开户数基本相当于去年全年,作为一家以散户为主的营业部,日交易量更是创出了一个亿的历史纪录,近期,大盘有所降温,但交易量依然不错,平均来看,上半年的日均交易量维持在六千万左右,而去年同期,只有三千万左右;手续费净收入方面,截至目前,手续费净收入已达去年同期的三倍,距利离公司下达的全年任务只有一步之遥,全年超额完成任务已成定局!但目前来看,总公司有可能会再度上调任务指标!

  机构客户争夺战更加激烈

  行情好了,券商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了,除了手续费收入,还有很大的一块是利差收入,尤其是恢复资金申购新股以来,每天流入营业部的资金更是与日俱增,相应的,可以为券商用来赚取利差收入的沉淀资金数量明显提高。“但是,就市场份额而言,我们并未能有明显的进步,在国泰君安近100家营业部中,我们一直位居中游偏上的位置,上半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公司的排名不进反退。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营业部相对来说机构客户占比不大,以散户行情为主,潜力相对有限,而目前机构客户等核心客户是众多券商营业部争夺的焦点,竞争异常激烈。”这位老总坦言,在这一方面,他们可谓任重而道远。

  营业部难改“靠天吃饭”命运

  在国泰君安证券牡丹江路营业部的午餐时间,曾因行情惨淡而一度中断的“免费午餐”再度回来了,不少客户排队就餐。

  不过,对这种“繁荣”景象,这位在证券领域已有15年从业经历的老总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表示,目前来看,营业部是日进斗金,但到底能持续多久,尚很难断言,毕竟营业部及相当一部分券商还是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一旦行情走坏,营业部必将再度过上“节衣缩食”的日子;与此同时,同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佣金价格战日趋激烈,价格同盟很难形成,自相残杀,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毋庸讳言,相对银行业而言,证券业是一个较为“短视”的行业,再加上行业的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整个行业体系的根基尚显脆弱。于春敏

  房地产业

  中小发展商面临新一轮洗牌

  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对于一些原本资金就不宽裕,刚勉强度过去年调控期的中小发展商而言,正形成又一轮洗牌。

  在上海的二级土地市场上,项目资源的待转让数目正快速增多,土地抵押融资需求也在近两月内翻倍。来自上海房管局网站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公示榜上的信息显示,5月份至今,上海各区县被抵押的地块已有40幅地块入榜,增幅100%。而去年8月至12月的4个月里,上海各区县仅有16幅地块入榜。

  中小发展商的面临洗牌是大势所趋。高力国际华东区常务董事翁琳认为,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促使中小开发商为避免土地被政府无偿收回,不得不将现有项目转让给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地产开发商,这使房地产业的行业整合速度进一步加快。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分院副院长陈晟认为,严格土地开发期限,无形中也成为持有土地的中小发展商的紧箍咒。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部分资金链有断裂之忧的的开发企业已不断出清手中存地。“发展商应该意识到,拿地要与自己的发展能力及计划的开发节奏相适应。”

  中小企业逐步退出的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大发展商坚定买进。一位浙江排名前十强的开发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在上海,只要资金流安排稳妥,拿项目不是问题。王舒

  融资公司游走在股市与楼市边缘

  “今年前三个月其实情况还不错,5月份之后,情况就变得有点复杂了。”上海中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斌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俞斌提及的“5月份之后”,是今年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进一步搞好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的六条政策,即“国六条”。此后不到半个月时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这一对“国六条”的补充,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突出问题,加大了调节力度。

  业界普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形容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大幕启动。6月份起,上海一二手房市场交易量全线下降,上海房地产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刚刚开始稍有松动的行情,再度重回观望状态。不少发展商对于投资策略报以谨慎收缩,转战二线乃至三线城市的态度。

  俞斌坦言,新一轮调控发起之后,政策的不明朗,使得不少资本对于上海房地产市场持慎入态度。

  中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服务于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管理,房地产项目转让市场服务的中型企业,主要业务是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方式,融资通路,融资政策研究与建议等。中穗旗下还拥有与上海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合建的专业性网络媒体———地产易讯网。

  在去年的宏观调控之后,中穗的投融资中介服务异常红火,中小企业因资金链绷紧而急于出售项目,一些立足于长线持续开发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则借机购地。上海诸多投融资中介都在去年的第二第三季度表示“每天忙得几乎脚不沾地”。

  但是今年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出拳,与此同时,4月份之后,股市一路狂飚摸高至1700点附近。资本在此消彼长的市场面前,开始犹豫了。

  俞斌表示,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表现供大于求,尤其4月之后股市向好,使资本退出的趋势比较明显。原来的一些投融资机会,在当前后续政策尚未明朗时,都倍感政策压力和市场压力,而开始转向退出。

  “对于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而言,今年最重要的节点在于7月宏观调控的地方细则出台,那将决定下半年乃至明年的市场走势,这将决定我们这些企业的下半年走向。”俞斌说。

  “我们是投融资服务、网站和非住宅的开发同时在做,上半年还是有来自各种社会渠道的融资,尤其4月份前,资金流入量蛮大的。好在对我们这类企业而言,只要资金平衡,就没有太大压力。”俞斌最后补充说。王舒

  食品业

  糖价高企食品企业“低糖营销”

  糖价的上涨是今年上半年对于生产含糖食品企业最严重的一个打击,调价是能够化解这种压力的最直接方式,但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并没有出现食品企业集体涨价的现象。“所谓‘虾有虾路,蟹有蟹路’,一些企业采用淀粉糖浆来代替食糖,还有些企业采用调整配方的方式,减少食糖的含量,生产低糖食品。”上海糖制品协会副秘书长冯富生说。

  涨价不是生存的唯一办法

  金丝猴集团是上海最早调高产品价格的企业。“我们在今年3月份提了一次价,因此在下半年可能不会再提价。”上海金丝猴集团营销总监郭树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原本今年上半年企业希望通过收购广西的一家糖厂来缓解成本压力,但最终由于对方要价太高而没有谈成。

  上海糖制品协会副秘书长冯富生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糖价的上涨的确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也有他们的生存方法。据了解,目前上海地区还没有因为食糖涨价而倒闭的中小企业。“现在一些企业已经采用淀粉糖浆来代替食糖,目前淀粉糖浆的价格只有2000元/吨。还有一些企业采用调整配方的方式,减少食糖的含量,生产低糖食品。低糖和无糖食品是一个趋势。”

  低糖营销交出漂亮“半年报”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从上海新成格林尔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营业额已经达到1500万元,预计下半年的营业额将超出上半年。“我们希望自己的产品的含糖量尽可能低,除了成本也是因为健康。”该公司总经理郭思忠表示,目前低糖低脂食品是一个流行走向,现代人崇尚自然,因此一个时尚的食品必然是低糖低脂食品。

  据了解,新成格林尔食品公司的产品水果雪每个的价格从2元到18元不等,属于高价冰淇淋。“我们原本的计划是希望2006年的总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目前到六月份为止,已经完成了1500万元。而接下来的7-10月份又是销售的旺季,预计下半年的销售额会比上半年更好。”上海新成格林尔食品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薛玲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从今年开始,我们10%的产品将会在国内销售,希望能够开拓出国内市场。”

  对于郭思忠来说,下半年他还将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因为成本价格上涨而需要调整产品的出口价格。郭思忠表示,糖价和油价的上调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以后的订单可能会有小部分的提价。袁田恬

  下半年糖果企业涨价势在必行

  面对目前已经稳定在4800元/吨的糖价和即将到来的采购时期,上海糖制品协会副秘书长冯富生表示,下半年的糖果价格将会有所上调。

  “由于今年上半年出售的糖果原料是在去年糖价上涨前采购的,加上夏季是糖果销售的淡季,现在调价对销售影响太大,因此今年的大部分糖果都没有涨价。”冯富生说,“但从目前来看,糖价基本上稳定下来了,不会再跌到去年3000多元/吨的价格,因此糖果价格调整是正常现象。”

  由于糖果的品种不同,用糖比重也不同,因此无法集体涨价。而且虽然有企业说30%是比较适合的上涨幅度,但是对于硬糖来说,其中食糖的含量在50%以上,因此上涨幅度可能也要在50%以上。总之,企业自主调价也应该从现实出发,合情合理地涨价。”

  小家电企业

  不敌洋品牌本土家电败退

  在上海爱普乐尔电热水器有限公司的销售部办公现场,已经人去楼空,“销售部已于日前撤消,现在销售业务由售后部门接管。”该公司售后主管如是说。

  有关人士称由于连续亏损,该公司生产的A牌电热水器已于日前全面退出家电专业卖场,转战综合型超市,如果无法在综合超市的销售中取得翻身战,该品牌可能面临新一轮劫难。

  小企业不堪连锁巨头重压

  在“终端为王”的时代,经销渠道商的话语权非常强硬。家电制造商在忍受低利润隐痛时,不堪忍受连锁零售巨头名目繁多的进场费、促销费、广告费等,今年5月,爱普乐尔电热水器有限公司终结了跟永乐、苏宁近40家门店的合作关系,而在此之前,厂商也毅然拒绝与国美的携手,从国美的20多家连锁店撤柜。

  据爱普乐尔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各大家电卖场陆续提高回扣,市场价1000元的产品扣除卖场的回扣、促销、广告、展台等费用之后,实际上到手的利润不到20元。“在两年前,我们给卖场的回扣只有5%—6%,而在今年,各卖场陆续地提高回扣率,甚至达到20%。”此外,家电卖场的各种“霸王条约”也让该企业举步维艰,“节庆费用就多的吓人。”

  单一品牌竞争力弱

  A牌电热水器的前身阿波罗品牌自1995年起进入上海市各大专业卖场销售,并曾经进入上海市电热水器销量排行榜前三位,在2004年,引进外资200多万美元,当年的热水器产量达到50万台,而当年的辉煌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现在的销售情况跟当年简直没法比。”

  走中低端路线的A牌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今年以来我们的销售额一直在下滑。”该公司知情人士透露,销售额的下降,也直接影响了生产数量,而在产品质量方面也受到影响。

  专家:小家电只能自谋销路

  “在会员企业中,国外或者外地品牌的家电企业占了绝大部分,能找到的上海本土家电生产商也是零星可数。”昨日,上海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的唐先生跟每日经济新闻透露,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现在上海本土品牌的家电企业纷纷面临倒闭或者重组,而在上世纪90年代风光一时的所谓名牌也有着被洗牌的危险。

  据观察,短短几年,以国美、苏宁、五星、永乐、大中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以迅猛之势横扫全国,成为家电业价值链中最强势的一方,基本上垄断了占家电

零售业60%的一、二线市场。而随着2005年之后它们的扩张“版图”的增大:国美新增130多家店;苏宁新开150多家店;永乐则扩大到250家店;五星开店数目达120家;大中挺进全国12个省会城市。

  连锁巨头“挟消费者以令厂家”的做法,已经引起众多厂家的不满,而针对连锁卖场动辄以“下架”的威胁,生产厂家纷纷选择自立门户修渠道。TCL在三、四线城市开出“幸福树”专卖店;格力为自己的专卖店“重新换装”;美的不惜成本,打造自己的4S店;山水图谋自建渠道进行扩张。

  业内人士指出在资金、产品品质上存在问题的小家电企业的传统销售渠道已没有意义,只能自掘渠道。黄清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