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风暴聚焦制度建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19:59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 倪四义 孟娜 杨跃萍) 以“不怕得罪人”著称的中国“铁面审计长”李金华27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掀起新一轮“审计风暴”。他在今年的审计报告中继续揭露中央部门在执行预算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也将重点向预算执行的制度建设倾斜。 此间立法人员表示,一年一度的“审计风暴”从揭露问题向更多地推动制度建设转向
李金华在报告中称,在对48个中央部门去年执行预算的审计中,发现违法违规金额55.1亿元;发现预算编制不细化、批复不及时等预算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金额658.58亿元。但是,在去年新发生的违法违规金额8.65亿元,仅占审计当年资金量的0.6%。 同时,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审计发现的106起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有关部门正在认真查处,已有176人受到处理,其中中央部门12件,涉案人员25人。而去年的审计报告说,有762人(次)因为上年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李金华把这一重要变化归功于中央部委“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由于多年来不断加强的审计监督,他说,“各单位已经学会更好地执行财经法规”。去年审计的48个中央部门近两年制定和修订财务管理制度139项,许多部门还对本系统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自查自纠。 事实上,李金华自1999年6月首次向立法机关作审计报告以来,一大批中央部门的财务问题一年一度地被公开披露。本月早些时候,李金华公开表示,“我得罪的99%以上都是好人”,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部门和地方的财经管理、支出方面出现问题,未必是那些部长、省长、市长的品行存在问题,而主要是相关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此间媒体也发表评论说,整肃政府财经秩序,倚赖的不是好人而是更完善的财经制度,或者说,依靠的是好的制度塑造出遵纪守法的好人。否则,“审计风暴”年年刮起,公共财政漏洞年年依旧。 今年审计报告揭露的中央部门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挪用资金用于本单位办公楼建设,隐瞒收入、虚列支出,以及不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等。李金华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部门预算改革没有完全到位、预算编审机制不够健全、有些单位依法理财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内控不严格等。 李金华27日在报告中还聚焦了中央预算管理的一大制度性漏洞:地方财政对中央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预算编报不完整,致使大批预算款执行脱离监督。去年被审计的20个省区市,有4200多亿元此类资金的使用“实际上脱离了省级人大的审查监督”。此外,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在下拨预算资金时存在内容交叉、资金多头审批安排的现象。 同往年一样,审计报告涉及了一批重大专项财政资金的审计和调查。对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审计与2000年相比,违规资金、拖欠工程款问题初步得到遏制,挪用建设资金等明显减少,但仍有20个项目存在执行招投标制度不严格的问题,有些涉嫌幕后交易和商业贿赂,影响工程质量。 李金华针对以上漏洞和问题,提出一系列整改意见,其中包括:鉴于目前中央补助地方支出已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57%,占地方财政支出的45%,因此改进中央补助地方支出预算编报方式迫在眉睫,以使所有公共财政资金置于监督之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