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民本、依法、规范、高效、独立、廉洁——论现代审计的六大原则(06-6-27)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18:56 审计署网站

  审计既是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又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因而是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政务,也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领域之一。我们研究现代审计原则,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提高科学审计能力,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

  一、民本审计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近期指出:早在千百年以前,中国人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生活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论述。

  审计工作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审计长李金华提出民本审计,其内涵是:审计工作要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作为审计工作关注的热点。通过加强这些方面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对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审计调查,并把审计结果公之于众,做到既维护群众利益,又促进相关工作。从李金华对民本审计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审计从站在财政监督的角度,看纳税人是否偷漏税,逐步转变为代表纳税人监督财政支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家审计的本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一致的,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和归宿。

  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审计应当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加大监督力度,这是维护社会公平、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通过检查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完整安全和保值增值;审计应当对促进教育、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帮助老百姓解决上学贵、看病难等问题;审计应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对涉农专项资金进行跟踪检查;审计应当加强对涉及深化体制改革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检查和调查研究,从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依法审计

  依法审计原则是宪法和审计法确定的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其具体内容包括:审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由法律法规规定;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活动时,必须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审计机关评价审计事项,揭露存在的问题,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处罚,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审计监督的法律依据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审计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1、宪法。宪法第91条、第109条对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审计监督的最高法律依据。2、审计法。修订后的审计法全面规定了审计监督的原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审计程序和法律责任等内容,是审计监督的基本法。3、其他有关审计监督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如《审计法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二)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做出处理、处罚决定的法规。如预算法、各种税法、会计法、价格法等。(三)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审计监督活动中,涉及审计处罚、审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问题,应当遵守这些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作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的审计部门,依法审计原则是依法行政原则在审计监督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具体包括:1、行为合法。审计监督行为要符合法律规定,应作为而不作为是失职或渎职,不应作为而非要作为是越权。2、内容合法。审计监督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规定,不应随意增添新的内容。法律没有规定的行政行为都应视为违法,应严加禁止。3、程序合法。审计监督行为过程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包括方式、方法、步骤顺序、时间要求和其他程序规定。4、审计处理合法。审计处理要定性准确、处罚恰当、宽严适度、符合法律,严禁自由裁量。

  三、 规范审计

  这是依法审计原则的进一步延伸。规范审计与依法审计似乎相近,但又处于不同层次,总的讲,依法审计是较高层次的规范审计,而在依法审计基础上的规范审计,则是指审计监督活动中较深、较细层次的操作规范要求。总之,要使审计行为从大到小、方方面面都做到规定明确、有章可循,而且要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以此防止审计监督过程中随意性和权力滥用。

  当前,要以贯彻审计署6号令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狠抓质量控制。一是做好审前调查。二是认真编制和落实审计方案。在审前调查基础上正确制定审计目标,明确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分解和落实审计任务,确保审计步骤和方法,使审计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审计机关法制机构或专职的复核人员在审计项目复核时,应该把审计组是否认真执行审计方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检查,确保审计方案的落实。三是加强审计现场质量管理。审计组长必须加强现场组织、监督、控制和指导,集思广益,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及时调度审计情况,根据需要调整审计思路和审计人员分工;做好审计日记的编制工作,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和进度。四是努力提高审计报告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审计报告编制水平,实行审计报告业务会议审定制,规范审计报告格式和内容,明确报告编制的责任。

  四、高效审计

  这是建立效能政府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高效审计必须建立在科学审计基础上。提高审计效率必须做到: 1、审计思路科学化。要充分认识审计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正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审计的职能,善于从宏观上,战略上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大方向、工作重点,并用以指导当前的各项具体审计工作。 2、审计方法科学化。实现审计方法科学化,从根本上,就是要克服凭经验审计,积极采用分析性复核,内部控制测评、审计抽样、风险评估等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在审计管理的各方面要运用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审计发展战略,效益审计、审计实务、审计管理和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做好审计理论成果转化和利用。3、审计手段现化化。在审计中必须广泛使用计算机、先进通讯工具、信息网络系统等手段进行审计管理和质量控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整合审计资源,提高效率,使审计机关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在系统内得到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机关整体效能。4、审计结果公开化。逐步推行和完善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做到因地制宜、慎重稳妥;对大量的审计结果深入分析,选准角度和侧面,开发高层次信息,或汇总成综合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宏观管理服务;利用审计结果进行媒体宣传,批评和鞭挞违法违纪行为,扩大审计影响。

  五、独立审计

  独立审计原则是宪法和审计法确定的审计监督的一项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包括:审计监督权是国家的一项经济监督权,由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工作是在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审计工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在现阶段,应正确认识、理解独立审计原则:1、确立独立审计原则,对于保障审计机关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揭露和处理问题,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分必要的。2、维护独立性,需要在人、财、物上使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彻底脱钩,财政上应为这种脱离提供财力上的经费保障;法律上应为这种分离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3、独立是相对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规则指南》中提出,国家审计机关“是国家机构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它不可能是绝对的独立”。由此可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4、我国审计机关实行行政领导体制,审计的独立性和职能发挥受到一定制约,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往往屈从于本地方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国家利益。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审计模式应该由行政型向立法型转变。

  六、廉洁审计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今年全国审计机关纪检监察会议上指出: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做到正人先正已,才能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审计机关作风建设,在审计工作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1、审计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努力做到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乐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改进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结合审计工作自身特点和新形势对党风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审计政务公开等制度,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3、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和反腐倡廉的有关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通过强化党内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完善各项监督措施,认真执行各项廉政规定,特别是加强现场审计纪律的监督检查,落实责任制。

  4、建立健全审计权力约束机制,保证权力的正确运用,防止权力滥用。必须从审计项目的确立、方案的确定,程序的执行到审计报告和处理决定的形成等方面严格进行规范,加大制约和监督力度,尽量减少审计中的自由裁量度和随意性;实行审处分开运行机制,使审计权力运行的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形成对审计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长效机制。(作者:江苏省灌南县审计局 魏善平 耿中太)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