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企业走出去竞争力日趋走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19:29 国际商报 | |||||||||
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渐成国际市场竞争利器 本报记者 易全 近年来深圳对外直接投资连年倍增,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协议投资总额首次超过1亿美元,2004年超2亿美元,2005年超3亿美元。与此同时,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发展迅猛,
2006年1月,荷兰财政部、荷兰外商投资局共同在深圳主办“荷兰投资与财税环境”介绍会,向深圳企业介绍该国投资环境及外商投资政策。 3月,深圳贸工局与英中贸易协会共同举办“走出去——迈进国际金融市场研讨会”,伦敦金融城市市长白乐威向深圳企业代表150余人发出在伦敦上市邀请。 4月,法国诺曼底发展局与深圳贸工局在深圳共同主办“诺曼底——深圳物流企业对接洽谈会”,来自法国的客人向参会的深圳物流、外贸和科技类企业,介绍诺曼底地区概况及投资发展机会。 一个以大力引进外资起家、并依然重视招商引资、整体经济外向度全国最高的新兴城市,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踏足,面向深圳“招商引资”。 愈来愈多的迹象显示,继获得国际资本垂青后,深圳已跻身先进技术、专业人才和生产能力国际交易的多层次平台上,“走出去”使深圳的产业结构调整愈加顺畅,也令深圳继续保持超前一步的领先优势。 “走出去”成效显著 无论从对外投资、外经合作,还是海外市场拓展看,深圳的“走出去”都卓有成效。 就对外投资看,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经批准且运作正常的境外企业和机构314家,累计协议投资总额11.68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7.97亿美元。深圳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已遍布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企业114家占36%;亚洲其他地区、北美等也是主要投资地,深圳对整个亚洲和北美地区的投资,接近深圳全部境外企业和机构总数的70%。深圳企业通过“走出去”,利用境外资源实现了快速的多元化发展,从初期占主要形式的贸易型“窗口公司”,发展到以生产、研发、服务、资源开发等某一形式为主,或多个形式的混合。目前深圳企业在美国、英国、瑞典、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已设有20多个研发型企业,初步培育出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就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看,2001年~2005年(“十五”),深圳外经合作合同额和营业额,年均增长分别达71.55%和102.06%,其中2005年完成合同额29.85亿美元,增长109.49%;完成营业额21.43亿美元,增长64.06%,分别约占全国的10%和广东省的80%,是“九五”末期的15.82倍和20.39倍。 就海外市场拓展看,2002年以来深圳年组团参加的境外专业展会,均在30个以上;2005年深圳企业参加境外知名博览会和专业展会超过160个,组团参加境外展览45个,组团项目参展总面积超过1500个标准摊位。 2006年以来,深圳对外直接投资和承包工程两项主要指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3月核准新设立境外企业4家,境外企业经核准增资3家;新增协议投资总额和中方协议投资额10, 84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44.85%和446.98%。对外承包工程累计新签合同额1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6.91%,完成营业额6.98亿美元,同比增长336.26%。 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成为“走出去”龙头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快速发展优势。据刚刚公布的《2006年:中国深圳发展报告》;截止2005年底,深圳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44家,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2601种。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过亿元的308家,其中超10亿元的49家,超20亿元的32家,超50亿元的14家,超100亿元的8家,超200亿元的5家,超1000亿元的1家。2005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6.4%。 近年来深圳注意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优势,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跨国经营,使这些企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龙头带动作用。 在深圳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中,30%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2003年以来,深圳的对外投资项目,50%以上由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此种情形与10年前主要以国有贸易、运输、地产等企业为主、在境外设立“窗口企业”的格局,形成鲜明对照。 如2005年创下453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的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超过100个国家、以及28个全球前50强的电信运营商,服务的全球用户超过10亿。 华为目前已在全球设立印度班加罗尔(软交换技术平台)、美国达拉斯(ASIC技术及CDMA算法)、圣地亚哥(终端和芯片)、瑞典斯德哥尔摩(基站架构和系统设计、射频和核心算法)、俄罗斯莫斯科(算法及射频)、荷兰阿姆斯特丹(3G移动业务中心)及北京、上海、南京等多个研究中心(所)。此外还与美国3COM、德国西门子等企业在境外开展技术合作,在全球各地共建立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与服务网络遍及全球。 中兴作为深圳科技型企业“走出去”的另一典型,业务涵盖无线、网络、数据、手机四大领域,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215.759亿元。其已在海外设立14个业务平台,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运营商,建立了业务关系,其中全球排名前100名的运营商,中兴已进入30家。该公司通过与全球主流运营商及电信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办法,加强了对国际高端市场的开拓能力,目前已与法国电信、和黄、思科、爱立信、阿尔卡特等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截止目前,深圳在海外已拥有研发性质的企业20多家。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和研发,既追踪了世界前沿科技,提升了在深圳母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水平,又有效利用了某些发展中国家相对低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营销网,构建出研发、生产、销售的全球性网络。 深圳跨国经营已形成三个主要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重点领域梯队。首先是最具产业优势的电子通信领域,以华为、中兴业绩最为骄人,冠日通讯、讯达康通讯、高新奇科技等企业紧随其后,分别在海外设立了企业、研发机构,同时规模承接电讯工程业务;其次是高端家电领域,康佳、创维、TCL等以家电系列为主的科技型企业通过“走出去”,在境外生产、研发、销售,成效显著;最后是生物制药类,如医药和保健食品业著名的三九医药、健康元、康哲药业、海王生物、一生堂等,都步入了跨国经营行列;此外以中集为代表的全球最大集装箱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企业,也是深圳跨国经营主力军。 随着深圳民营经济实力和优势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加入“走出去”队伍,通过对外投资、境外资源开发、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境外上市融资等方式,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逐渐成长为“走出去”生力军。 据深圳贸工局数据:截止2005年底,共有53家深圳民营企业在3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92家企业和机构,民营企业中方协议投资额达2.32亿美元,占全市对外直接投资中方协议投资总额的18.49%。 近几年深圳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2004年全市新增的81个境外项目,52%由民营企业实施,民营企业占当年对外投资主体的54%,打破了多年来深圳国企对外直接投资一统天下的局面。2005年深圳对外投资继续以民营和股份制企业为主,占70%以上。目前深圳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所涉领域不断扩大,涵盖家电、电子、通讯、医药、石油、木业等多个领域,境外企业类型也包括了贸易、投资、生产、资源开发、农牧业加工等各种类型。 深圳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近年也不断增多。如华为与美国3COM公司在香港设立总投资达1.6亿美元的合资公司,成为2004年深圳实施的最大境外投资项目;此外,民营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的个案越来越多,目前已先后有金蝶公司、元征科技等多家民营企业获境外上市融资。通过各种途径正在由中介机构安排海外上市和进入辅导期的企业,也日渐增多。 海外承包工程跻身全国领先行列 近年深圳海外承包工程业务增长迅速,2003年以来外经业务增幅连年超过50%。2005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达29.8475亿美元,同比增长64.06%。与全国相比,深圳外经合作合同额和营业额约占全国的10%、广东省80%以上,进入全国对外工程承包强市行列。 突出特点仍是以承接高新技术领域工程为主。2005年完成的对外工程承包额,93.72%属高新技术领域工程项目,其中电信工程和深圳重点企业的龙头效应明显。如华为2005年海外工程承包额,首次超过其国内市场营业额,实现了企业国际化运营的本质性飞越;中兴在埃及承接的联合国电化教学系统,因其优异的施工质量获良好社会效果,得到商务部通报表扬。海外建筑工程承包同样发展迅速,深圳北方公司在埃塞俄比亚签订的TEKEZE水电站项目,合同额达3117万美元,成为深圳今年以来少有的建筑类大型项目。 深圳外经企业数量已有20家,涵盖国有、民营、股份制等多种类型。在这些企业带动下,深圳的对外工程承包业务,不断向高增值链方向延伸,如最近进入境外工程承包领域的冠日通讯公司,在泰国承接了共用电话系统建设工程,并以参与运营为合作条件,使业务范围由工程承建,进一步延伸至项目运营,不仅提高了工程收益,也扩大了企业经营领域,实现了产业链延伸。 “走出去”对外经贸发展影响深远 深圳已初步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企业,“走出去”正在向生产、研发、服务、资源开发、承包工程,乃至资本运作的多形式、高层次方向发展。将“走出去”放在外贸进出口、放在引进外资对深圳同样举足轻重的背景下看就不难发现,“走出去”正在对深圳外经贸整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转移过剩产能、规避贸易壁垒、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利用境外资源等方面。 从转移过剩产能、规避贸易壁垒方面看,深圳部分“走出去”产业,已处于国内生产成熟并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如以电视机为代表的家电和纺织品,曾对深圳早期工业化贡献巨大,但随着深圳以高科技为方向的产业升级,这些仍具优势的产业借助“走出去”,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对接,重新焕发了“老”产业生机;特别是当已有产业优势面临国际贸易摩擦的情形下,“走出去”可显示其规避贸易壁垒的良好特性。如在欧盟有意对中国彩电征收44.6%反倾销税问题上,作为焦点的深圳康佳集团回应其出口彩电生产主要分布在泰国、印尼和匈牙利等国,欧盟制裁影响不大;而创维、TCL等企业也都采取直接生产、委托加工等多种方式,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最终对贸易壁垒产生了抵御能力。 纺织品出口也是近年国际贸易摩擦的一个焦点。但深圳纺织集团等企业数年前就在国外加工生产,目前效益蒸蒸日上,受纺织品争端影响甚微。 在获取境外先进技术和拓展营销渠道方面,深圳企业通过“走出去”,为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寻找到最直接、快捷、有效的途径。如华为坚持走创新自主知识产权道路,迄今已累计申请中国专利9600件、PCT国际专利和国外专利1574件,在3GPP基础专利中华为占5%,居全球第五位。华为在技术发明和专利申请上的快速占有,与其坚持海外研发,坚持同国际一流跨国公司开展高端合作密不可分,没有华为的大踏步“走出去”,就没有华为在技术领先优势上的保持。 在获取境外资源上,深圳已有多家企业从事境外木业加工、农业生产和渔业捕捞,走出了利用境外资源的第一步。此外一些企业还在境外设立公司,参与钢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贸易,在利用境外资源解决深圳的资源瓶颈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十一五”“走出去”有新目标 “十一五”期间,深圳将进一步发挥“走出去”对产品出口、技术引进、资源供给、结构调整、空间拓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深圳企业成长和城市竞争力提高。 根据深圳制定的“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全市将新增中方对外直接投资8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70%。其中2010年中方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亿美元,年均增幅10%左右,新增境外企业和机构数量超过300家,培育出一批初具优势的深圳本土跨国经营企业。 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方面,全市新增外经合作合同额和营业额,分别为12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分别比“十五”期间翻一番,在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形成较强竞争优势。 深圳的“十一五”规划,强调发挥优势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出口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深度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原产地多元化”。具体将支持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钟表、家电、自行车等传统出口优势行业企业,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投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鼓励企业在境外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或收购技术先进企业,利用境外科技、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鼓励通过设立境外贸易型企业、开设连锁机构等方式,建立深圳出口产品的直接营销渠道,增强深圳企业国际市场营销能力;鼓励通过签订长期贸易协议、参股开发、资源置换等方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农林渔业、矿产资源及能源方面的合作,建立境外资源的供应渠道;通过研究国际服务贸易转移的趋势和特点,引导企业主动“走出去”洽谈、接单、设点,拓展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等。 深圳已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作为解决深圳目前面临的发展空间局限和实现区域创新的重要手段。深圳分管外经贸工作的陈应春副市长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落实“走出去”战略问题时,强调“走出去”战略要做到“四个结合”:与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相结合,力争在“走出去”领域实现新突破;与国际市场拓展紧密结合,实现市场结构多元化;与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紧密结合,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与政策促进、管理服务等紧密结合,营造良好的“走出去”环境。 据了解,深圳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选择20~50家“走出去” 重点企业,通过提供个性化政策、个性化服务方式,予以重点扶持,以期打造民族跨国公司。与此同时,政府在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寻找特色和细分市场、搭建“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筑多层次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健全企业“走出去”金融财政扶持体系、探索海外贸易中心、海外经贸区等经贸平台等方面,正在不断推进政策和发展环境创新。 深圳企业的“走出去”,与深圳的高市场经济水平、高科技立市进程相伴相生,既呈现出这个城市经过二十多年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步入高级化,传统产业既有优势逐渐向外转移的趋势;又折射出深圳在向信息社会转型过程中,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产业,已部分完成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如华为、中兴依托参与国际竞争形成的发展实力,完全源于内生作用的发挥,虽然这些企业在发展初期,曾得到过政府的支持乃至呵护,但一旦企业做大到能在国际市场上与行业强手独立过招,甚至开展以联合研发为主要标志的跨国合作时,就意味着其对政府资助等外来因素的依赖,已降到基本可忽略不计的程度,这正是深圳的“走出去”主流企业,能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并在很大程度上与内地企业“走出去”,存在根本性区别的地方。 深圳企业的“走出去”,具有创新力培育和企业竞争力自我提升的意义,其与这个年轻城市正在进行着的产业结构调整一起,构成了确保这一区域竞争力持续不衰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