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品牌透支时不我待 铜锣湾急寻买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 04:29 中国经营报

  徐春梅 厉林

  深圳铜锣湾集团寻找“外援”的事宜越难以落定,其未来的“危情时刻”就愈发不确定。

  “铜锣湾正在四处寻找注资方进入,并宣称有两亿元的资金就能接手。”某接近铜
锣湾的业内人士透露,之前传出的将要与铜锣湾进行全面合作的几大企业并未接盘。

  铜锣湾及其掌门人陈智的担心似乎正变为现实,在低成本的过快、过度扩张之后,铜锣湾未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时刻实现“软着陆”。

  盼望的注资方一拖再拖

  铜锣湾主要靠自身积累发展的民营商业企业,主要以品牌输出的方式扩张,自有资金投入有限。目前陈智正急于兑现手中的筹码,为铜锣湾百货或整个集团找个婆家。

  “有几家公司正在和铜锣湾洽谈合作,下星期可能会有结果。”6月20日陈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有关铜锣湾即将确定合作方的消息一再延后。

  铜锣湾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原本公司在5月底要和一个有实力的外资机构达成注资协议,并共同拥有“铜锣湾百货”的品牌,但出现曲折。而上述接近铜锣湾人士称,这家投资机构是印尼的力宝集团。该集团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拥有200多亿美元总资产,旗下拥有21家控股公司,其在中国深圳、香港等多个城市已经开设百货公司。

  关键是铜锣湾计划将手上的百货店打包出让,但部分店铺由于选址偏僻、经营亏损等并没有太大的投资价值。“从京基集团收购铜锣湾深圳华发北店来看,收购方只会看重自己感兴趣的店铺,不太会和陈智进行全面的合作开发。”业内人士分析,而深圳华发北店作为铜锣湾所有店铺中经营最理想的分店,却被单店出让,可见铜锣湾目前的处境很无奈。据记者了解,目前铜锣湾深圳

华侨城店也在谈判中,不排除力宝接手的仅是单店。

  而铜锣湾本身的谈判筹码不多。它宣称的旗下商业地产、购物中心和百货店等三块业务中都没有自己的自有物业,之前勉强支撑的自营百货店已大部分已经歇业。

  “陈智手上的最大资本铜锣湾品牌已经过度透支。”一位为沃尔玛提供选址咨询的人士分析,陈智必须“加速快跑”,否则实现铜锣湾平稳过渡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快速发展走向品牌透支

  铜锣湾品牌的透支,使其以品牌输出为主的发展和盈利模式面临危机。

  近几年来,铜锣湾的品牌开始贬值。最初各地的铜锣湾百货,是当地的

开发商为了实现快速销售,吸引人气,借势铜锣湾的品牌。“在2003年,要获得铜锣湾的品牌授权需要200万元,后来减少到150万元、120万元,直到现在的60万元。”而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即使是60万元,地产商也不倾向于买铜锣湾的账。在新疆、兰州等偏远的西部地区,铜锣湾的多家店也已经关掉。

  现在铜锣湾百货或MALL的拓展方式有三种:自营、合资合作、输出品牌和管理团队。在铜锣湾低成本的过度、过快扩张之后,出现品牌输出简单化,以及自营或合资合作拓展的店铺经营管理后续乏力。

  “如山西太原铜锣湾广场,地产商花了120万元贴了铜锣湾的牌子,但铜锣湾对其任何品牌管理的内容都没有输入。”山西某商业地产策划人士告诉记者,太原铜锣湾广场的开发商曾经派人去深圳铜锣湾总部学习、参观无功而返。后来,太原铜锣湾从第一批进驻的高档商户品牌,经营不善陆续撤掉一些之后,又换了很多中低档的品牌进驻。有的商户开业进驻两个月就撤了。

  而对于合作店铺,铜锣湾一般也只派驻几个人组成的管理团队,所谓的管理输出很有限。而自营店需要全部派人管理。而据上述铜锣湾内部人士透露,从去年10月开始,铜锣湾的员工离职的很多;现在几个月工资一直没发。因此人才成为铜锣湾发展的一大瓶颈。

  此外,由于自营百货店的大量亏损,铜锣湾占用了大量商户的货款,造成现在资金链非常紧张。迫于资金压力,铜锣湾陆续关闭了兰州、烟台、大连、河源等地自营店。而铜锣湾百货河源店、大连店等由于欠大量物业费,被开发商下了“逐客令”。

  铜锣湾是否还有机会

  在仍然坚持造势的山西铜锣湾广场,其实际的管理者是一些当地华宇超市的管理者。

  “山西铜锣湾百货基本能保证在50天内结款,在当地百货商场算是比较好的状况了。”虽然经营状况欠佳,铜锣湾百货在各地的还款还是没有停顿。一位已经关闭的大连门店的一位服装公司的供货商——北京天骄富制衣有限公司,该公司人士告诉记者,铜锣湾陆续在还款,四五万元的欠款,如今只剩下1万多元。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在铜锣湾高速扩张的这几年中。牵扯到的不仅有

房地产运营商、商铺的小业主,也有大量的供货商。虽然地产商多是一些本地的房地产商,为了招揽买家,不过是借铜锣湾品牌拍卖铺子,与铜锣湾合作完成一个游戏,虽然最终也许因此而砸了声誉,但至少没有血本无归。而那些因为7%~9%的返租承诺,而买单商铺的商户,就只能祈望清冷的商街能够突然火起来。

  过度透支,以品牌输出为主的核心盈利模式的铜锣湾品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今,对于陈智,铜锣湾这几年的疯狂扩张也像是在跟时间赛跑,如今最大的希冀莫过于还能有机会“软着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