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新苏南模式苏北探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 03:47 中国经营报

  刘炎迅

  6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曹新平从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市委书记的岗位上调任徐州市市长已将近两周时间。曹新平新官上任以后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利用“新苏南模式”探路苏北城市发展的路径,尽快缩小江苏南北经济的巨大差距。

  苏北振兴寻求突破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对昆山经济发展呈现出来的态势和细节颇为认可,曾一再表示:“如果全省的其他地方都像昆山这样发展,全省范围的小康社会就不远了。”

  “江苏省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省内地区经济差距最悬殊的省份之一。”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蒋伏心说,2003年江苏提出“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但苏北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整个江苏发展的瓶颈。

  一个颇被关注的问题是,在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的过程中带来的污染转移。去年结束的苏北投资贸易洽谈会所列的一个项目清单中,

化工、印染、金属电镀等污染较重的行业占有相当比重。其中,仅太仓市拟向苏北转移的19个项目中,一半具有较大的污染隐患。

  为扭转这种隐患潜存的经济发展模式,江苏省试图寻求突破。“在昆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其经济发展的经验被提炼为‘新苏南模式’,一再被省内高层宣传和褒扬。”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说,希望“新苏南模式”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曹新平的调任可以看做是一个信号。

  “新苏南模式”

  把利用外资与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实施民营经济赶超战略,推动民营企业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集约用地和集中开发水平,这些都是“新苏南模式”的核心体现。曹新平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模式移植苏北。

  据昆山市规划局副局长何剑雄介绍,近年来,昆山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集聚程度明显提升。昆山市委宣传部部长毛纯漪告诉记者,截至2005年末,已有300多家IT企业落户昆山开发区,总投资40多亿美元。投资商以台资企业为主,引进了一批龙头项目,基本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分工合作、上下游联动、配套功能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曹新平说,昆山的开放之路是从“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一步步走向“低转高”的。

  在“新苏南模式”之前,旧的“苏南模式”已经辉煌一时。新旧“苏南模式”有何差别?

  南京大学资深经济模式研究专家洪银兴说,从本质上讲,旧“苏南模式”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孕育,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其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端。旧“苏南模式”中,大部分企业产权模糊,政企不分,企业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浪费资源,客观上造成企业抵御外来竞争的能力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加上客观上竞争的加剧,技术投入不足,工艺设备落后,社会负担较重。现在苏北需要追赶式发展,需要最科学的发展模式,“新苏南模式”相比较来说更为合理。

  模式移植成败几何?

  据江苏省发改委内部人士坦言,时下各地主抓经济的负责人都有一个高度认同的判断,即国际资本正向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转移,这是历史性的机遇,也是稍纵即逝的机遇,因此,必须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而新苏南模式的特点就是以外向型经济带动。

  近年,苏北为了缩小与苏南的经济差距,跑着步子学习“新苏南模式”,几乎达到全民招商的态势,不同地区各级领导似乎都对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兴趣浓厚。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企业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克林表示,苏北各地产业结构尚未定型,在改革产业结构时要注意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由招商引资变招商选资,汲取“新苏南模式”中的养料。徐州是苏北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徐州都市圈是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昆山经验将给徐州乃至苏北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有专家认为,“新苏南模式”似乎达到了

中国经济发展样板的制高点,但这些掩盖不了“新苏南模式”的缺陷。2004年苏州的GDP是温州的两倍,但苏州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几乎只及温州的一半。浙江GDP在总量上远落后于江苏,可浙江的老板数目众多,资本额巨大。更为重要的是,浙江的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区有很多知名品牌,这些品牌都是自主创新的结晶。

  “‘新苏南模式’之所以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关键在于它采取的是一种现在各地政府非常热衷的招商引资方式。”资深经济问题专家张鸿雁分析认为,这种跟风式的招商引资模式,不是在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降低综合投资成本上下工夫,而是简单地拼税费、拼土地等优惠政策,压制了本地民间经济的活力,限制了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专家分析说,“新苏南模式”吸引外资的方式,存在的弊端需要引起重视。否则盲目套搬,并不利于苏北经济的快速崛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