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安徽省审计厅提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四项新举措(06-6-2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17:36 审计署网站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安徽省审计厅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新农村的若干实施意见,最近提出了审计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四项新举措。

  在审计观念上,寓服务于监督之中,不断树立把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贯彻于审计工作始终的新理念。一是把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与审计工作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为新农村建设
服务是新形势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审计事业发展的高度,创新审计理论,创新审计观念,服务大局,大力营造真心关注农村、真意关心农业、真情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形成层层支持、处处着力农业审计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利用审计手段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途径。通过审计监督,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新农村建设也给审计事业发展带来机遇,使审计内涵有新的拓展,更具有时代特征,对审计事业自身的发展将起重要推动作用。二是摆正服务新农村建设与履行审计监督的关系。树立以服务为主、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工作理念,坚持“审、帮、促”相结合,审计监督只是手段,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才是根本目的。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坚持“依法行政、实事求是”、“三个有利于”和农民受惠原则。一方面,对违背现行法规政策的,一律从严责令纠正整改到位,必要时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促进严格管理,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对有关“三农”政策尚在试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利用审计和审计调查手段,站在全局角度、宏观高度,对带有苗头性、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着重从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分析深层次原因,为党委、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和依据。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尚无具体政策规定的经济事项,要本着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有关部门和单位从政策、制度乃至法规的层面上加以规范和完善。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本审计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开展“三农”资金、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专项资金审计,关注民生民权,关心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揭露和查处违法违纪、损失浪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维护广大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在审计内容上,把握大局,突出重点,不断提升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保驾护航的新水平。一是有序开展农业基础投入和重点基建项目的审计。主要审计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林业、“村村通工程”、“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等建设性资金。重点检查项目立项是否科学,基建程序是否合规,查处套取项目资金、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违纪违规问题,检查有无存在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超过农民承受能力,形成新的负债等现象,促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着力抓好生产流通领域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在建设新农村中,安徽提出把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作为根本,既要稳定粮食生产,担负粮食大省维护粮食安全责任,又要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为此,一要继续加强粮食资金审计。重点监督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风险金政策、农发行政策性贷款政策,促进粮食主产县奖励政策得到落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执行情况延伸审计。主要监督农业生产资料粮种、农机、化肥、农药价格执行情况,防止流通环节乱涨价、乱收费,以抵消粮食保护价的政策效应,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发生。三要切实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审计。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加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当前各级政府扶持的重点,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各级审计机关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的“121”强龙工程,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促进一批有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要沿着财政资金主线,重点检查资金投放是否合理,有无套取项目资金、投资无效益,农民受惠低等问题。三是高度重视农民直接受益的补贴、补助类资金审计。直接补贴补助给农户农民资金,充分体现了党的亲民惠农政策。此项资金主要包括有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征地补偿、农村教育“一免两补”、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补助、灾民补助、移民补助等专项资金。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监督,防止层层截留、克扣,促进建立和完善资金集中发放、“一卡通”等直接支付方式,确保国家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四是认真开展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资金审计。主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农村教育收费、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文化卫生事业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专项资金审计。通过审计监督,保障资金安全有效,促进农业发展、农村文明、农民致富智力支撑体系建设。五是全面关注农村综合改革和农村金融相关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善于利用审计调查灵活的方式方法,一要关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和“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财政财务管理方式改革。重点检查转移支付是否规范,乡镇、村机构改革和机构运转保障是否有力,提高县乡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县乡财政振兴工程实施,不断增强县级的“造血”功能,提高县乡财政保障水平,增强县级自身“反哺”能力。二要关注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和村务公开。主要包括乡村历史债务清理与化解是否及时,新增债务是否合理,“一事一议”是否规范,有无存在其他涉农乱收费,村财务及主要经济活动是否公开等。三要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了解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状况,检查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各级政府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的供给体制是否建立和完善。四要关注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及运行。检查县域内各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落实情况,扶贫贷款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执行情况等。通过审计调查,一方面促进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实,另一方面,提出完善改革的合理化建议,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基层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在审计机制上,加强领导,整合资源,不断拓宽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途径。一是加大对审计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宣传力度。从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和奋力崛起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大力宣传加强审计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发挥农业审计的宏观作用,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农业审计、关心农业审计、支持农业审计,各有关部门单位支持配合、农民欢迎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是整合审计机关内部资源优势,扩大农业审计覆盖面。审计机关内部应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实行上下联动、农业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联动开展审计,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激发活力,分工协作,扩大农业审计覆盖面,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提出资金整合的实施意见和措施,提出有份量、有价值的审计综合报告,供党委、政府领导决策参考。三是关口前移,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和监督的预警机制。加强与有关涉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政策与信息,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专网连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对各级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进行全程监控,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和监督的预警机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重大农业项目建立定期审计制度。四是经济责任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中突出涉农资金监管。要结合县、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安排扶贫重点县、粮食主产县经济责任审计的份量,促进领导干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结合预算执行审计,查处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土地、农垦、农机、扶贫等有关部门涉农资金是否存在项目管理混乱,资金分配不科学,投入分散,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促进严格管理,规范使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财力保障。五是强化审计结果利用,提升审计效果。要加强审计结果的宣传和公告,充分利用审计信息资源、审计结果公告以及新闻媒体手段等,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对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地方和单位予以肯定和反映;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损失浪费、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问题予以曝光,促进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诚信环境和舆论氛围。

  在审计方法上,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和计算机审计,不断探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路子。一是实行农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审计并重,逐步探索和开展农业效益审计。在各项涉农资金的审计中,在审查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要向资金使用效益延伸,对照项目可研报告、立项批复和有关农业、农村经济政策,检查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试行实用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资金到位率、资金拨付率、资金使用率,投资回收期,投入产出比,农民收入增加值,其他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标等,进行科学合理评价。要深入揭示“重项目、轻管理”,“重建设、轻维护”,套取骗取项目资金,挤占挪用,急功近利寻求短期收益,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要认真分析影响涉农资金使用效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审计建议,促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重视和强化农业审计信息

化工作,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信息化
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信息技术也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各个领域。当前农业审计的系统性显示出点多、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利用计算机审计是解决目前人手少、任务重的最有效途径。各级审计机关要重视和强化农业审计信息化工作,做到提前应对,未雨绸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业审计,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着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