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驻华大使从瑞典公平发展模式看中国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10:00 新浪财经 | |||||||||
2006年4月19日下午瑞典驻华大使Borjie Ljunggren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作了题为“从瑞典公平发展模式看中国改革进程”的讲座,对瑞典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改革进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期简报报告这次讲座主要内容。 瑞中之间经济与政治渊源
1950年5月,瑞典成为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从1978年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与瑞典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几年之前中国已成为瑞典在亚洲的最重要市场。虽然瑞典在世界上经济规模不是非常大,但许多品牌在全球享有盛誉,如爱立信、沃尔沃等等。过去几天里我参与了两件事,一件是Nordiska Kompaniet 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百货商店。它也是瑞典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现今正在中国进行大量投资。另一件是参加一个国际性会议——世界包装大会,至今最大的包装公司是瑞典利乐包装公司,也是我们曾经听说的另一个品牌,无论是任何种类的饮料,都可以经常看到利乐的包装,而他在中国有数量为180亿的包装,所以中国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另一证明中瑞之间良好关系的重要事件将在今年夏天7月18号发生。在18世纪,也就是大约260年前,在中国与瑞典之间有许多的贸易往来,瑞典是中国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中瑞之间频繁进行茶、丝绸、瓷器等的贸易,而这些贸易都加强了瑞典与中国广东的贸易联系。在原始的海上贸易中,船只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其中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哥德堡号”商船在1738年首航中国,1745年1月11日“哥德堡号”结束第三次在中国的贸易,装载着大约700吨的中国物品,从广州启程回国,但在即将抵达瑞典的时候触礁沉没。而此时此刻,它的完整复制品——从瑞典出发的“哥德堡Ⅲ号”仿古帆船正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向中国慢慢前进,这是中国和瑞典古老海上贸易的一次现代模拟。这次航行要顺应上风和气流的条件,就像260年前一样,经由西班牙、巴西、南非、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再拟沿澳门古航道,预计在7月18日抵达广东,而同时瑞典国王和瑞典王后会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这不仅是中瑞友好300年的象征,更是中瑞文华贸易交流的旗舰,也表示了我们对中瑞未来友好关系的强烈信念。 瑞典经济概况 人们为什么对瑞典感兴趣?瑞典只是拥有900万人口、45万平方公里的北欧国家。我认为有一些原因使人们对瑞典产生兴趣。世界上有许多等级排名系统,其中有一项是关注国家竞争力的,每年由世界经济论坛完成,而在这项排名中,瑞典是继芬兰、美国之后排名第三的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联合国发展指标中,瑞典是世界排名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去年是第六名,该指标由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期望等组成,后又加入了性别因素,使其更具有说服力。第三个指标涉及到创新能力,瑞典排名世界第一。最近在中国的政策中也强调自主创新,支出增加了1.3%,而在瑞典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则占了全部GDP的4%。更有趣的事情是,在不关心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如果要保持高速增长不应当太多公共支出。我认为这项认知需要改进,环境与经济增长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影响,公共支出也可促进增长。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瑞典是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人均收入比较低的国家,从那时开始,大约一百年的时间,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瑞典成为紧跟在日本之后经济增长速度排名世界第四的国家。但是之后,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存在很大的赤字,在九十年代,一度出现了危机,主要是由于放松了货币系统的监管体系。现在,我们是欧盟国家中经济增长较快的,今年更是达到平均增长率3%的水平。 瑞典经济主要特征 第一、瑞典经济是非常开放的,以爱立信为例,它建于1878年,在几十年时间里成为世界级大公司,更是典型的跨国公司,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全球化一直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是我们能够成功的大环境,我们比其他欧盟国家更崇尚自由贸易,是欧盟的坚定拥护者,坚决支持自由贸易的发展。第二,瑞典非常注重公平。我们通过公共部门提供公共品例如教育、医疗保障服务、社会安全等的方式来保证社会公平。根据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的基尼系数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瑞典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只有0.3,而基尼系数越高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公平。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更多地向海外发展中国家进行金融投资,倡导可持续发展,并将其付诸行动,制定相应的政策。另外我们很注重性别上的公平,政府内20个官员中,有一半是女性,她们负责制定多于40%的政策,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女性在许多方面就业率都很高。第三,我们拥有比较高效的政治系统以及成熟的动态调节机制。 关于瑞典经济发展的争论 第一,在保持高增长的同时,没有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例如我们一直保持着高于3%的增长,但没有创造跟以前一样多的工作机会,主要由于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这一观点是不对的。我们对经济作了许多次的结构性调整,将有些工业通过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投资转移到海外,而将利于在本土发展的工业留下,并要一直持续下去,这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二,我们比较关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经济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存的混合经济,对于类似教育、社会安全等产品需要公共部门提供,而在其他产业,我们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组合,例如将公共部门作为基础,私人部门加以辅助等作为解决方式。 中国改革进程得与失 自从1978年开始,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改革开放进程,其发展过程是独一无二的,从比较低的水平开始发展,在过去三十年中平均增长水平达到了9%,如果从标准GDP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增长名列世界第五。另一伟大之处在于:在1978年中国还在世界贸易中处于边缘地位,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第三,1978年中国还没有关于外资的法律,而现在却是一个投资大国,世界总投资的1/10流向了中国,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同时中国增强自己的对外投资,瑞典就很欢迎中国来投资,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做到这一点。 中国经济的腾飞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以电信业为例,电话数量激增的同时,高科技产品份额也在加大,现在一半的电话是移动电话,而其他领域也一样发展非常快,根据当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虽然人均GDP只有1700美元,但用购买力来调整GDP的话就可以达到5500美元。同时,中国在改革进程中努力消除收入差距,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基尼系数为0.45,西部的更高一些。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社会事件发生次数有增加的趋势,城市化进程使得耕地进一步减少,地方政府征地造成农民不满,存在腐败现象,不健全的养老金制度等等。就像道格拉斯、诺斯所说的那样,关注一个社会的发展就要首先关注它的基本制度。我们会发现1978年以后,经济里出现了比较多的私人部门,金融体系改革的全面施行,建立健全了现代企业制度,被国企雇用的人数减少了3000万,中国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业纷纷上市,进行股份制改革,这些现象都预示着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成功加入WTO之后,经济发展更是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人们心目中,中国给人两方面的印象,一方面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超级大国,另一方面,内部问题却层出不穷,可以说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在这个关键时刻,“十一五”规划为中国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倡导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关注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也是正确的。 中国改革的未来 我心里有一个疑问,在21世纪什么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吗?我觉得不是。没有市场,生产消费都是任务性质的绝对不是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核心应该是社会公平。现在中国就面临着两难境地,长期的高增长伴随着逐步扩大的收入差距,公平和效率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在这时,政府就应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的任务,具体来说,假如我们的财政收入增加了20%,这多余的钱应该如何花,诸如公共医疗卫生,教育比重多大,该如何分配,这就是一个选择。政府应该致力于建立公平体制,通过公共部门提供公共品让大众对政府产生信任,愿意多纳税,从而政府可支配的财力增加,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能,进入良性循环。 按照瑞典的经验,将来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教育非常重要,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一种投资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二,对于长久的经济发展来说,研究与开发是关键,并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要;第三,建立充分的社会信用体制,使人们建立基本的信用理念,将制度改革与社会发展匹配起来;第四,健全法律制度,不仅仅表现在颁布新的法律,而且要依赖舆论监督使律师以及法官等法律工作者充分执行法律职能,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建立法治社会;第五,注重社会稳定发展的能力,坚持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作为中国的友好贸易伙伴,我们衷心希望中国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你们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让我们为共同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贺雯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