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第三次就业高峰的顽疾 揭开大学毕业生失业真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08:34 中国经济周刊

  第三次就业高峰的顽疾

  ——结构性失业

  在解决就业难题上,各方的努力可以用“千方百计”来形容——政府决策掷地有声,企业充分挖掘社会责任,此外对青年“结构性失业”的心态调整,辅以专家的救治方案等等
,这些措施将保证第三次就业高峰会安全度过。

  政府全力以赴

  解决就业高峰问题

  事实上,国家各相关部门对高校就业问题已经到了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

  早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中国经济周刊》从国家教育部独家获悉,6月份北京的军博馆、农展馆,上海的8万人体育场、光大会展,广州,深圳,西安,成都,武汉等地,都将举办百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

  有就业愿望的应届毕业生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可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按照有关规定为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

  6月1日,中组部、发改委、劳动保障部及团中央等14个部委员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通知要求,各省级政府有关部门最迟应在今年6月出台具体实施意见,落实青年就业。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简化有关手续。

  “依据相关精神,要把净增就业岗位等作为对各级政府官员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比如一个市长,要发展城市,可以去搞工业项目,也可能搞了一些形象工程,但是如果老百姓的就业解决不好,失业率特别高,这个市长恐怕就不好当了。”烟台烟台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周旦对记者说。

  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网上招聘活动内容要每天更新。

  美国惠而浦公司亚太区人力资源副总监邓涛先生则建议,对雇主给予培训补贴政策,使青年培训落到实处;政府承担一定的培训成本,并通过强制手段强化企业的培训责任。

  事实上,各地已经在这方面开展了各项工作,湖北省坚持统筹社会实践和就业见习,近年来组织100家企业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10000个见习岗位,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和经验值;

  早在2002年,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推出了《关于在本市实施失业青年培训见习补贴计划的试行方案》,规定见习青年与单位不建立劳动关系,由政府给予见习者生活补贴并提供见习期间的综合保险,对见习单位还给予必要的费用,这样就鼓励中小企业接纳大量的失业青年。去年,北京也推行大学生实习证书等一系列措施。

  揭开大学毕业生失业真相

  据专家介绍,在我国本科以上学历青年的失业主要是结构性失业。

  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1998年工业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为26%。显而易见,我国还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培养更多的高学历、高素质劳动者。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目前还不至于会出现大学生失业。

  青年中出现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的失业并不是就业机会不够造成的,而是他们的素质结构、操作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在择业上存在观念认识上的问题等原因造成的。调查表明,有的大学生宁愿等待,也不愿到与自己期望差距较大的部门、单位、地方工作。

  曾燕波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了不同生源大学生对于就业地区的考虑(%)。(见表二)这些数据显示出,近年来外省市大学毕业生大量涌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四个地区,加剧了结构性失业。这些学生在选择就业部门时,大都定位在三资企业、国有大企业和政府机关,对于工作条件的期望值较高。

  根据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冲突是随着“准群体”转化为“显群体”而最终爆发的。原来的失业大学生可以说是社会冲突形成过程中的“准群体”,他们把失业主要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没有共同的利益认知,整个群体处于一个松散的聚合状态。

  而现在,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开始把失业的原因集中认知为政府方面的措施不利,并且开始有了共同利益的认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他们就有可能拥有共同的群体意识,逐渐形成社会冲突“显群体”。而这正是结构性失业的突出特点。

  “高校毕业生是中国就业市场潜在的最大压力,我们的社会应该创造条件,改善就业环境,公开、平等分配就业机会,这样才能够、坦然面对业已沉重的就业危机。”6月12日,华东理工大学阎海峰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的一些单位,只要进去了,不犯错误,你就可以干到底,很多好的企业,尤其是事业单位,一个人一辈子平平安安坐在一个位置上,即使很平庸,也不会中途淘汰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王海峰博士说,“中国就业实体的岗位缺乏流动性,能上不能下,成为痼疾,这样势必影响年青人的进入竞争。”

  有专家向记者尖锐提出:欠成熟的选拔考评机制、裙带关系影响巨大、隐藏的社会矛盾无法消弭,这些因素可能使第三次失业风险更大。“而如果缩短工作周期,分割一部分时间给年青人,则会使创造社会的动力增加,财富效果也会好,社会矛盾也得到消化。”该专家建议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