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投资出口始终保持高位运转 宏观调控遭遇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 09:00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韩雪萌

  今年以来,犹如飞速运转中的风轮,拉动中国经济的两大引擎———投资与出口,始终保持高位运转,没有丝毫“刹车”的迹象,这使得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

  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就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
突出、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之后虽然做了宏观政策上的调整,但是,在二季度的经济运行中并未得以缓解。人们从经济走势中观察到,一些问题则是未抑反升。

  6月14日,央行公布的月度金融运行报告指出:5月份货币信贷仍增长较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9.1%,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6%,1至5月全部金融机构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了今年全年预期目标的7成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对记者分析说,5月份M2再次突破19%,主要是因为贸易顺差快速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大量投放,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局面。

  确实,在全球经济走缓的一片颓靡中,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则反映出,中国的出口并没有受全球经济放缓的拖累,5月份的贸易顺差反而创下单月历史新高,全年贸易顺差有望刷新去年创下的历史纪录。

  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5.1%,达到731.1亿美元,高于4月份23.9%的增幅。进口增幅略为温和,为21.7%。贸易顺差升至1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我国今年下半年出口可能也会有所放慢,但贸易顺差仍然有望赶超去年1018.8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

  据了解,我国单月贸易顺差前次创纪录是在2005年10月,当时顺差额达到120.2亿美元。而今年前5个月贸易顺差总额为467.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表示,“中国的经济以高速度成长,今年增长9%问题不大”。一些学者则认为,照这样的态势,今年增长很可能突破9%。

  但是,这种出口势头可能会加重目前已经显露的经济增长过快的趋势,并促使政府尽快出台进一步宏观调控的紧缩措施。

  果不其然,6月13日央行召开“窗口指导”会议,要求各家银行合理控制贷款投放,优化贷款结构。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用经济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适度微调”。同时,要把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进一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等作为近期抓好的主要工作。

  实际上,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并不是我国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储蓄过多是原因之一,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也是主要的因素。很多西方企业正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在中国建厂,以至于我国一半以上的出口额来自外商投资企业。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进出口就占了我国总进出口的59%,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的顺差占中国总顺差的56%。

  目前,投资与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外贸顺差持续增长,一方面使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增加,加大了央行调控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

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也使宏观政策的效果难以体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就表示,外贸顺差比较大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外资的流入,是导致资金面宽松和前期的调控政策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因此,当前这种国际收支失衡也促使政府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在确保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定的情况下,收紧过度宽松的资金流动性。

  显然,外贸不平衡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投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掣肘问题,并已在经济界引发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更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系数。未来相关管理部门将采取何种措施舒缓或解决这一问题,6月份的经济金融数据是关键。

  目前,投资与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外贸顺差持续增长,一方面使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增加,加大了央行调控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也使宏观政策的效果难以体现。

  今年以来,犹如飞速运转中的风轮,拉动

中国经济的两大引擎———投资与出口,始终保持高位运转,没有丝毫“刹车”的迹象,这使得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