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今日沸点 “中国制造”如何突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09:03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2006-06-15]

  主持人:

  中国已经成为许多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大国。商务部产业司日前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笔记本电脑出口额超过100亿美元。但另一个让我们警醒的数据
说,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我国每年不得不将计算机售价的30%支付给国外的专利持有者。有关数据表明,我国95%以上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的状态。中国制造的专利困惑究竟如何破解?

  大众评判台

  励俊:世界工厂是过眼云烟

  做营销的人都明白,渠道,技术和品牌都不掌握,还谈什么未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过是廉价的土地,人力、矿产和税收。“世界工厂”的繁荣只是暂时。随着GDP上升,土地等价格会不断提高,最后就会丧失优势。

  常小宇:短视行为

  我认为主要是由中国企业的短视行为造成的,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工厂型的企业,他们见风驶舵的风格,什么好卖就做什么,而这种快速抢夺市场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买别人的技术。

  严海渊:国情决定

  我认为,目前中国还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为主,这个是由国情决定的,不是说想增加知识产权就马上能增加的。虽然现在科技含量低,但也没必要妄自菲薄,至少中国出口的产品物美价廉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也有了比较深的印象。

  车载道:喊喊口号

  制度、教育和目前中国的环境是导致中国没有自主创新的最主要原因。我认为如果不把旧观念旧习俗打破,自主创新顶多也是喊喊口号。

  乐宏文:需要法律和行政保障

  目前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少并不是简单的法规可以促进的,更主要的是如何平衡长短期利益,股东利益和管理层利益,当然机制改变的法律和行政保障也是必须的,但至少我认为目前许多国企管理层没有这方面的动力。

  何先生:重心在大中型企业

  自主创新肯定是国富民强的一个必经之道,但我们首先应该把这个任务的重心放在大中型企业身上,小企业总是会向大中型企业跟风。大中型企业是中国工业的主干,他们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危害更大。

  董先生:没跟上国际的潮流

  这说明我国的企业还没有跟上国际发展的潮流,一流企业买标准,二流企业买技术,三流企业买产品。通过简单的生产加工只得到了整个生产环节中利润最薄的一环,企业光靠简单的加工生产,抗风险能力不强,相对的生命力也不强。

  管宏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国的核心专利产品确实少,这不光是创新问题,也是积累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虽然我们一直充当着加工厂的角色,但我们不能忽视加工厂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话题策划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祝裕

  ◆企业声音

  创新从生活挖掘

  万军 上海甲秀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

  企业在市场化的环境中希望通过赢取差异化优势形成自身的价值再创新需要采取超常规的方法和手段,不如从自身发掘,从生活挖掘。

  甲秀立足对于本土消费者使用习惯的了解完成了人性化笔记本电脑专利系列、手机系列的研发,并形成专利保护;同时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又提炼出公共产品设计,如我们推出的废旧电池、光盘回收匣子、方形LED手电筒,作为一种引导和倡导城市节约、环保的实际载体,更形成新的专利,创新不是从石头蹦出来的,是一种有基础的创新改良。

  ◆沸点特稿

  知识产权是魂核心技术是根知名品牌是神

  陶鑫良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知识产权是产品的灵魂,核心技术包括专利技术是骨骼,有了骨骼才能顶天立地,有了好的市场包装才能取悦于市,才能营销市场。

  众所周知全球竞争的趋势是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获取利益最大化。但中国现在总的状况是核心专利和核心技术非常少,主要都掌握在跨国公司和国外企业手中。许多我们自己的品牌还没有走进国际市场,反而原有的品牌已被国际品牌步步紧逼、处处失手。从某种角度来讲,中国仅是一个加工厂,不光加工产品的核心技术是别人的,连加工的著名品牌也不是自己的。

  这些跨国公司知名品牌在中国的营销里有很高的附加值,但都被外国企业拿走了,我们自己的品牌何在?总的来说,我们的品牌在对外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有许多是被淡化甚至安乐死。跨国公司的知名

商标和核心专利实际上为他们赚取了商品利润的极大部分,比如一台35美元的DVD,别人可以为专利技术拿走十几美元,而中国加工一台机器才挣一美元,在这个知识经济链中,我们拿到的利润非常微薄,还往往受到别人的控制和打压。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考虑。第一,要进一步通过各种方式自主创新来获取以及增强核心技术、核心专利。核心技术还是要靠自己研发。第二,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能不能通过政府的主导和企业行业组织之间的共同努力,营造社会文化,国内市场尽可能多用国货。

  从国际跨国公司这些非常昂贵的品牌下解放出来,回归我国的民族品牌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是整个国家民族利益和我国企业利益的需要。如果仅是一个品牌而让我们付出大把的黄金白银,这对个人来说没有必要,对整个国家而言也不堪重负。另外就是多做品牌文章,用我们国家自己的名牌来替代国际品牌,这有利于我国整体利益。在政府主导和引导之下,企业要有理性、良性和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对外,不光要联合起来外抗强权,对内还要大家合作起来,内犯侵权,建立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良性的合作状态,整个过程中单个企业、行业组织的群体行为都应该具有相当大的推动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