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新一轮宏观调控拉开序幕 > 正文
 

上月信贷增速不减 央行可能无奈紧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00:50 东方早报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5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增长了19.1%和16%。此前一天,央行召开了“窗口指导”会议,要求各家银行合理控制贷款投放,优化贷款结构。

  央行宣布的最新数据使得经济学家相信,央行货币政策将由“中性”转向“紧缩”,除公开市场操作之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汇率的上调都可能成为新的紧缩工具。

  核心指标高位运行

  在一系列五月份金融数据陆续公布之后,货币供应及信贷数据昨日姗姗来迟。由于央行最近一次加息时间为今年4月28日,5月的相关数据对于决策层判断下一步调控动作显得更具参考价值。

  央行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几个核心指标均保持在高位运行,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比去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4%,比去年同期高3.6个百分点。

  而加息过后,信贷增长刹车迹象也不明显,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去年同期高3.6个百分点,比4月末高0.4个百分点。其中,单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094亿元,同比多增1005亿元。这也意味着,今年头五个月的信贷投放总额已经达到1.786万亿元,超过全年2.5万亿元投放目标的七成。

  外贸顺差居高不下

  海关统计显示,5月我国顺差额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44%。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在不断推高外汇储备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渣打银行驻中国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外汇占款的大量流入,也是M2的增长率处于高位的重要原因,通过使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来紧缩经济十分必要。在过去两个月中,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在8.01处徘徊,不过昨天出现自汇改以来第二次升破1:8大关。

  连发2000亿元央票

   面对过快的信贷投放,央行已经采取了紧缩措施。继5月17日面向部分商业银行发行1000亿元定向票据后,央行昨日再次面向信贷投放大户发行相同数额的定向票据,除因海外上市受到资本约束的中行外,建行、农行和工行三大行均成为定点紧缩对象,预计将接受70%的发行量。此类票据参考收益率均为2.11%,比同期普通央行票据利率低35个基点左右,因此带有“惩罚性质”,也被视为央行对上述机构信贷超速增长的警告。

  市场人士认为,不到一个月内连续发行2000亿元票据,显示央行对收紧流动性的强烈决心。反映到市场上,商业银行认购央行定向票据的准备,已经使得银行间回购市场资金需求量猛增,并进一步推高了回购市场的利率水平。其中,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水平已升至1.88%,而在4月末这一数据仅为1.64%。

  银行受到“指导”

  继4月28日召开“窗口指导”会议,央行6月13日又召集各家银行召开“窗口指导”会议。

  在会议上,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就做好下一阶段货币信贷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具体要求:一是各家银行要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合理控制贷款投放。二是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政策的要求,优化贷款结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比例。既要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又要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实现稳健经营。四是要防范票据融资风险,促进票据市场规范发展。

  加息或升值?

  经济学家认为,仅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收紧市场过剩的流动性还远远不够。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根据该行的初步测算,如果央行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末达到16%的M2增长目标的话,则需要在未来三个月内,将每周的央票净发行量提高一倍。

  出于资金成本的考虑,如此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并不现实。马骏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央行应正式将其由“中性”调为“紧缩”状态。他建议央行在短期内上调存款

准备金率1个点,或者再次加息27个基点。

  渣打银行驻中国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同样认为,经济过热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他认为,尽管央行行长周小川排除了近期加息的可能,但如果信贷增长持续到6月,进一步加息将在所难免。除此之外,他认为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也有助于改善当前宏观经济状况。

  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决策者将倾向于进一步观察前述紧缩政策对于信贷增长和宏观经济的后续效果,这一观察期至少需要三个月。在此期间内,央行将不大可能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措施。她认为,前期举措的效果良好,进一步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已经下降。但她也认同,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有助于实现央行的调控目标。

  早报北京专稿 艾勇 王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9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