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在效益审计工作中,大胆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近几年来的效益审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3年,该办在绵阳机场项目审计中,发现该机场经济效益远远低于预期水平,于是结合财务收支审计,对支线机场的运营效益展开调查分析,揭示了四川支线机场普遍存在的设计脱离实际需要、投资超概算、项目债务巨大、机场分布不合理、客货运量远远低于可
研报告水平、支线机场普遍亏损等问题。2004年,该办按照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要求,要求在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探索效益审计路子、提交高质量的效益审计报告。在当年对成都铁路局政府外债铁路项目及相关设备效益进行审计时,审计组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效益证据,综合运用财务和工程效益分析方法,形成了高质量的效益分析报告。2005年,该办进一步拓展效益审计范围,在成都市住房公积金审计调查项目中,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效益审计。审计组从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设置、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方式、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和效果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成都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成都市出台了相关政策。
几年来,该办在大力进行效益审计实践活动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认识和把握效益审计规律。办里成立了效益审计工作小组,负责全办效益审计工作总体规划,组织对效益审计的探索和研究,还编辑《效益审计工作动态》,请专家作效益审计专题讲座,在办局域网上设置效益审计专页,办内设置效益审计专项奖励。最近,该办又出台了《效益审计指导意见》,对全办效益审计工作目标、具体措施、组织方式以及效益审计报告的形成程序等,提出指导性意见。(本报记者 杨志永 彭政)
|